一、七律平仄的基本格式是什么?

1、平起仄收不入韵式: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2、仄起仄收不入韵式: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扩展资料:

注意事项:

五律平起:首句第一第二字均为平声。

五律仄起:首句第一第二字均为仄声。

七律平起:首句第二字必用平声。

七律仄起:首句第二字必用仄声。

对联:(联尾)上仄下平。

二、七律诗的平仄格律表

七律有四个基本句式:

平平仄仄平平仄(末了两字是平仄,称之为平仄脚);

仄仄平平仄仄平(末了两字是仄平,称之为仄平脚);

仄仄平平平仄仄(末了两字是仄仄,称之为仄仄脚);

平平仄仄仄平平(末了两字是平平,称之为平平脚)。

这四种句式是律诗平仄格式变化的基础,由此构成七言律诗的四种基本格式。

第一种格式:首句平起平收式

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

◎〇⊙●●〇〇韵⊙●〇〇●●〇韵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〇〇●●句◎〇⊙●●〇〇韵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〇⊙●〇〇●句⊙●〇〇●●〇韵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〇〇●●句◎〇⊙●●〇〇韵

说明:〇表示平;◎表示平可做仄;●表示仄;⊙表示仄可做平。

第二种格式:首句平起仄收式

为第一种格式后半首的重叠。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〇⊙●〇〇●句⊙●〇〇●●〇韵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〇〇●●句◎〇⊙●●〇〇韵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〇⊙●〇〇●句⊙●〇〇●●〇韵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〇〇●●句◎〇⊙●●〇〇韵

第三种格式:首句仄起平收式

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

⊙●〇〇●●〇韵◎〇⊙●●〇〇韵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〇⊙●〇〇●句⊙●〇〇●●〇韵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〇〇●●句◎〇⊙●●〇〇韵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〇⊙●〇〇●句⊙●〇〇●●〇韵

第四种格式:首句仄起仄收式

为第三种格式后半首的重叠。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〇〇●●句◎〇⊙●●〇〇韵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〇⊙●〇〇●句⊙●〇〇●●〇韵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〇〇●●句◎〇⊙●●〇〇韵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〇⊙●〇〇●句⊙●〇〇●●〇韵?

三、七言律诗的平仄格式有几种?

七言律诗的平仄格式有几种?

(1)平起平收式:

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加粗可平可仄)

秋兴其六

杜甫

瞿塘峡口曲江头,万里风烟接素秋。

花萼夹城通御气,芙蓉小苑入边愁。

珠帘绣柱围黄鹄,锦缆牙樯起白鸥。

回首可怜歌舞地,秦中自古帝王州。

(2)平起仄收式。和平起平收式相比,仅第一句改为“平平仄仄平平仄”,其余

不变: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野望

杜甫

西山白雪三城成,南浦清江万里桥。

海内风尘诸弟隔,天涯涕泪一身遥。

惟将迟暮供多病,未有涓埃答圣朝。

跨马出郊时极目,不堪人事日萧条。

(3)仄起平收式:

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平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曲江对雨

杜甫

城上春云覆苑墙,江亭晚色静年芳。

林花著雨胭脂湿,水荇牵风翠带长。

龙武新军深驻辇,芙蓉别殿漫焚香。

何时诏此金钱会,暂醉佳人锦瑟傍。

(4)仄起仄收式。和仄起平收式相比,仅第一句改为“仄仄平平平仄仄”,其余不

变: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阁夜

杜甫

岁暮阴阳催短景,天涯霜雪霁寒宵。

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摇。

野哭千家闻战伐,夷歌数处起渔樵。

卧龙跃马终黄土,人事音书漫寂家。

四、七律的平仄格律要求

律诗的四联,各有一个特定的名称,第一联叫首联,第二联叫颔联,第三联叫颈联,第四联叫尾联。我们读《全唐诗》中的五律、七律,可以看出中间两联讲对仗的占大多数;所以按照正体颔联和颈联则须对仗,首联和尾联可对可不对。绝句、排律的首联也是可对可不对,中间各联都须对仗,最后一联亦可对可不对。律诗的四联

逢双必反:第四字的平仄和第二字相反,第六字又与第四字相反,如此反复就形成了节奏感。但是逢单却可反可不反,这是因为重音落在双数音节上,单数音节就相比而言显得不重要了。

对句相对、邻句相粘:组成近体诗的句子是以两句(一和二,三和四,依次类推)称为一联,同一联的上下句称为对句,上联的下句与下联的上句称为邻句。简言之,近体诗的构成规则就是:对句相对,邻句相粘。

对句相对:是指一联中的上下两句的平仄刚好相反。如果上句是:仄仄平平仄,下句就是:平平仄仄平。同理,如果上句是:平平平仄仄,下句就是:仄仄仄平平。 除了第一联,其它各联的上句不能押韵,必须以仄声收尾,下句一定要押韵,必须以平声收尾,所以五言近体诗的对句除了第一联,只有这两种形式。七言的与此相似。第一联上句如果不押韵,跟其它各联并无差别,如果上、下两句都要押韵,都要以平声收尾,这第一联就没法完全相对,只能做到头对尾不对.

邻句相粘:相粘的意思本来是相同,但由于是用以仄声结尾的奇数句来粘以平声结尾的偶数句,就只能做到头粘尾不粘。例如,上一联是: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下一联的上句要跟上一联的下句相粘,也必须以平声开头,但又必须以仄声收尾,就成了: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为什么邻句必须相粘呢?原因很简单,是为了变化句型,不单调。如果对句相对,邻句也相对,就成了: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第一、第二联完全相同。在唐以前的所谓齐梁体律诗,就是只讲相对,不知相粘,从头到尾,就只是两种句型不断地重复。唐以后,既讲对句相对,又讲邻句相粘,在一首绝句里面就不会有重复的句型了。

词的平仄押韵

词的格式和律诗的格式不同:律诗只有四种格式,而词则总共有一千多个格式(这些格式称为词谱)。词,又称长短句。人们为了便于记忆和使用,所以给它们起了一些名字。这些名字就是词牌。有时候,因为它们是同一个格式的若干变体,几个格式合用一个词牌;有时候,因为各家叫名不同,同一个格式又有几个词牌。五十八字以内为小令,五十九至九十字为中调,九十一字以外为长调。

杨慎在《词品》中评曰:“辛词当以‘京口北固亭怀古’《永遇乐》为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