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三大作风的由来

党的三大优良作风的形成

在党的创立时期和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毛泽东同志就多次强调,党要肩负起领导中国革命的重任,就必须树立一个区别于一切剥削阶级政党的新作风。那个时期,党的一些早期领导人尤其是毛泽东同志带头深入到工农群众中去考察,写出了诸如《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国民革命和农民运动》、《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等指导中国革命的光辉文献,为我们党形成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的作风树立了典范。

大革命失败后,我们党在井冈山开始了建立工农武装政权的伟大探索。面对当时白色恐怖的环境,针对党和红军队伍中农民阶级和小资产阶级分子占多数的情况,党开始高度重视军队的思想作风建设,大力倡导并身体力行调查研究的思想作风、关心群众生活的工作作风,反对脱离实际的主观主义。

在抗日战争前夕,毛泽东写了《实践论》和《矛盾论》两篇光辉哲学著作,深刻地论述了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和辩证法,系统批判了那种割裂认识与实践、理论与实际的统一,对客观情况不调查研究、不作具体分析、不研究矛盾特殊性的唯心主义和形而上学做法,为全党形成和树立实事求是、理论联系实际的优良作风奠定了科学的理论基础。

延安整风运动极大地推动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实践的结合,创造了党的作风建设的好形式。1941年5月19日,毛泽东在延安干部会议上作了《改造我们的学习》的重要讲话,明确提出了要反对主观主义,树立马克思主义学风。同年9月10日,毛泽东在《反对主观主义和宗派主义》一文中第一次明确提出了“党风”概念,他说:“现在,延安的学风存在主观主义,党风存在宗派主义。”他还把学风、党风提升到党性高度,阐明了主观主义是党性不纯的表现,而理论联系实际的作风才是有党性的表现。

1942年2月1日,毛泽东在中央党校开学典礼上又发表了《整顿党的作风》的演讲。在这篇演讲中,毛泽东明确指出,党内还存在学风不正、党风不正、文风不正的地方。主观主义、宗派主义、党八股这三股歪风还在经常作怪。因此我们的任务就是“反对主观主义以整顿学风,反对宗派主义以整顿党风,反对党八股以整顿文风”。“只要我们党的作风完全正派了,全国人民就会跟我们学。”

1942年2月8日,毛泽东在延安干部会议上又作了《反对党八股》的演讲。毛泽东指出,党八股是主观主义和宗派主义的一种表现形式。毛泽东列举了党八股的“八大罪状”,指出它是一种十分有害的倾向和作风,必须彻底抛弃,学会生动活泼、新鲜有力的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文风。

1945年4月24日,毛泽东在党的七大上作了《论联合政府》的报告。他在报告中明确指出:“以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思想武装起来的中国共产党,在中国人民中产生了新的工作作风,这主要的就是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作风,和人民群众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作风以及自我批评的作风。”这是我们党第一次明确把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和批评与自我批评确立为党的三大优良作风。这标志着我们党三大优良作风的正式形成。

中共8大的内容

1945年4月23日至6月11日,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延安杨家岭中央大礼堂召开,历时50天。出席大会的正式代表547名,候补代表208名,共计755名,代表全国121万党员。大会选出毛泽东、朱德、刘少奇、周恩来、任弼时、林伯渠、彭德怀、康生、陈云、陈毅、贺龙、徐向前、高岗、张闻天、彭真15人组成主席团,选举任弼时为大会秘书长、李富春为副秘书长。

大会的主要议程是:毛泽东作《论联合政府》的政治报告;刘少奇作《关于修改党的章程的报告》;朱德作《论解放区战场》的军事报告;周恩来作《论统一战线》的报告;任弼时作关于党的历史问题的报告;通过新的党章,选举新的中央委员会。6月9日,选举中央委员会委员4 4名。6月1 0日,选举中央委员会候补委员3 3名。6月1 1日,大会闭幕,毛泽东致题为《愚公移山》的闭幕词。

中共七大的历史性贡献

先进性建设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根本性建设,也是保证我们党永远不背离宗旨、不脱离群众、不改变颜色的基础性建设。回顾党的自身建设史,中共七大在党的先进性建设上无疑具有十分重要的奠基性的历史地位。

中共七大通过的党章规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与中国革命的实践之统一的思想———毛泽东思想,作为中国共产党一切工作的指针。”从此,我们党有了以自己的领袖命名的理论旗帜。

刘少奇在中共七大上所作的关于修改党章的报告,对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作了当时最为完整的概括,正式使用了“根据毛泽东同志在三个大革命时期中所更加丰富起来的建党学说”这个概念。不仅如此,他还根据毛泽东建党学说,对党的性质、指导思想、群众路线、党员条件及其义务与权利、民主集中制等关于党的建设问题的方方面面,作了完整的论述。这些论述表明,在毛泽东思想确立为全党的指导思想的同时,中国共产党的党的建设学说也成熟起来。

那么,既然是刘少奇在中共七大上对党的建设学说作了系统的阐发,为什么不用刘少奇的名字而是用毛泽东的名字来命名这一学说呢?

道理很简单,因为少奇同志在《论党》中的阐述,很明显都是源于毛泽东的。在中共七大上的结论中,毛泽东也说过:关于民主集中制的问题,“少奇同志讲得很好,放手的民主,高度的集中。我跟他交谈过,这是我们共同的意见,别的同志也赞成。我想可以叫做高度的民主,高度的集中。‘放手’这两字,还可以再斟酌一下”。因此我们说,是毛泽东创建了我们党的建设学说。与此同时,我们也要实事求是地承认刘少奇的《论党》在党的建设学说发展史上的思想理论价值,这是一篇集党的建设经验与理论之大成的不朽之作。这当然也是中共七大对党的先进性建设的又一大贡献。

众所周知,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是中国革命最基本的原则和经验之一。毛泽东概括提出的三大优良传统作风———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作风,和人民群众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作风以及自我批评的作风,正是以此作为逻辑起点的。

这三大作风是不是中国共产党所独有的呢?是的。毛泽东正是把这三大作风作为中国共产党区别于其他任何政党的显著标志。理论和实践相联系的作风,是同脱离具体实践的教条主义和把局部经验误认为普遍真理的经验主义相对立的;密切联系群众的作风,是同命令主义、尾巴主义等脱离群众的作风相对立的;批评和自我批评的作风,是同残酷斗争、无情打击的惩办主义和一团和气、丧失原则的自由主义相对立的。

这三大优良传统作风是我们党通过加强思想建设、作风建设、组织建设永葆先进性的根本途径。它的提出,是毛泽东建党学说对党的先进性建设最有深远影响、最有战略作用的不朽的伟大贡献。

毛泽东在中共七大闭幕词《愚公移山》中指出,这次大会,决定了党的路线,这就是放手发动群众,壮大人民力量,在我党的领导下,打败日本侵略者,解放全国人民,建立一个新民主主义的中国。尽管那个时候所说的建国,和后来解放战争时期所说的建国,还不完全是一回事。但是,创建新民主主义中国的奋斗目标毕竟是提出来了。

为了在抗日战争胜利后实现这一奋斗目标和总路线,中共七大政治报告详细阐明了党的带有新民主主义性质的一般纲领和具体纲领。这个一般纲领的核心是,“建立一个以全国绝对大多数人民为基础而在工人阶级领导之下的统一战线的民主联盟的国家制度”,并实行新民主主义的政治、经济、文化建设。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毛泽东在阐明由共产党领导的民主革命的一般纲领的时候,丝毫没有忘记或放弃党的最高纲领。他特别强调:“每个共产党员入党的时候,心目中就悬着为现在的新民主主义革命而奋斗和为将来的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而奋斗这样两个明确的目标”。

还要特别指出的是,毛泽东在阐明中国共产党的十大具体纲领以后,特别指出了“中国共产党在其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而奋斗的二十四年中”所创造出的不容动摇的政治地位。他进而强调说:“这是什么缘故呢?不是别的,就是因为我们的意见,符合于最广大的中国人民的利益。中国共产党是中国人民的最忠实的代言人,谁要是不尊重中国共产党,谁就是在实际上不尊重最广大的中国人民,谁就一定要失败。”

直至今日的中国历史反复证明了这一点。当我们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和执政能力建设的时候,当我们保持党的先进性、增强党的阶级基础、扩大党的群众基础、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时候,我们始终不能忘记毛泽东的上述论断,千万不能忘记我们的远大理想共产主义,千万不能背离甚至损害最广大中国人民的根本利益。

这正是我们今天隆重纪念中共七大召开60周年最为重要的现实意义。

参考资料:

老实说~这个是搜的啦~如果你想知道~也可以去别的站上搜搜啊~~

毛泽东首次提出中国共产党的三大优良作风是在?

毛泽东首次提出中国共产党的三大优良作风的会议是中共七大。

一、“三大优良作风”的正式提出:

1945年4月党的七大上,毛泽东在《论联合政府》的报告中明确指出:“以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思想武装起来的中国共产党,在中国人民中产生了新的工作作风,这主要的就是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作风,和人民群众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作风以及自我批评的作风。”刘少奇在《关于修改党的章程》的报告中提出:群众路线是党的根本政治路线,其基本精神就是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扩大党内民主的中心一环,在于启发党员和干部的批评和自我批评。周恩来也指出:我们党从六大到现在,之所以能够经历国内外重大事变和考验,成为在中国乃至世界上都强大的共产党,是从永远保持密切联系群众中锻炼出来的,是从勇敢地实行自我批评中锻炼出来的。

党的七大第一次正式把“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和“批评与自我批评”作为我们党的“三大优良作风”提出来。

在解放战争时期和新中国成立后的一段时间里,“三大优良作风”得到进一步拓展和深化。1949年3月,为进一步加强党的作风建设,毛泽东在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上提出了“两个务必”的重要思想,即“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他进一步提出,我们要掌握好批评与自我批评这个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武器,去掉不良作风,保持优良作风,迎接新的更加伟大的任务的到来。

二、“三大优良作风”提出的必要性:

“三大优良作风”的提出和形成,有其历史的必然性和必要性。我们党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国情下诞生和发展起来的,在无产阶级人数很少、农民和小资产阶级占绝大多数的条件下,一开始就肩负着民族民主革命的双重使命,任重道远。

从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历史来看,我们党是在同党内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斗争的过程中成长起来的,党的发展壮大是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结果。这期间,我们党领导的革命斗争,取得了巨大胜利,也经历了严重的挫折。在大革命和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党的主要领导人分别犯了右倾机会主义和“左”倾教条主义错误。

1935年1月召开的遵义会议上,我们党批判并纠正了王明的“左”倾错误。1938年党的六届六中全会又提出“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具体化”的任务。1941年至1944年间,我们党结合整风运动对党的历史进行深入讨论和研究。为彻底克服主观主义、教条主义和理论脱离实际的官僚主义作风,党的中央领导机关和高级干部大兴调查研究之风,纷纷制定深入社会和群众进行调查研究的计划。如陕甘宁边区政府专门建立了调查研究机构,边区政府主席林伯渠率领陕甘宁边区政府到富县、甘泉等地进行调查研究。通过实地调研,各级领导干部写出了一批具有较高价值的理论联系实际的调查报告,使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的作风在全党扎下了根。

批评与自我批评的作风是我们党在长期的革命斗争中形成的,有利于统一思想、团结同志。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党内“左”倾路线占统治地位时,提倡“批评”,但没有提倡“自我批评”,批评成为攻击个人和“残酷斗争”的代名词。遵义会议以后,我们党端正了党的思想路线,党内“左”倾组织路线的错误及其危害也被全党所认识。抗日战争开始以后,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面临新形势,需要解决一些新问题,特别是整风运动,需要有正确处理党内外问题的方式方法。在新形势下,党中央在总结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开始在全党培养批评与自我批评的作风,在1941年7月颁布的《关于增强党性的决定》中明确规定:“要用自我批评的武器和加强学习的方法,来改造自己使适合于党与革命的需要。”1942年开始的延安整风运动,采取了以自我教育为主的批评与自我批评的方式,达到了统一思想、团结同志的目的。

作为无产阶级先锋队和广大人民利益的忠实代表,我们党从建党伊始就决定了和人民群众的紧密结合。是否与人民群众紧密联系在一起,决定了我们党革命和建设的成败。党的七大召开前发动的延安整风运动,实际上也是一场伟大的群众运动。参加整风运动的群众之多,发动之彻底都是空前的。整风运动中,从党的领导班子整风计划的制定,到每一个阶段运动的部署,都贯彻了群众路线。全党上下结合,深入群众蹲点进行调查研究,总结出一套紧密联系群众的工作方法。毛泽东对其进行了全面系统总结,提出了“一般和个别相结合”、“领导和群众相结合”、“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著名论断。

在我们党的长期革命实践过程中,尤其是经过延安整风运动系统形成的党的优良作风,在党的七大上得到了全面的理论升华,被毛泽东同志概括为“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和“批评与自我批评”三大优良作风。三大优良作风是党付出极大的努力和代价培育起来的,对中国革命和建设的胜利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党的七大把党在长期奋斗中形成的良好传统作风概括为哪三大作风

中国共产党的三大作风,理论联系实际的作风;和人民群众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作风;批评与自我批评的作风。

1、中国共产党在20世纪40年代提出的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批评和自我批评这三大优良作风,在我们党的发展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对推进不同时期党的建设发挥了重要作用。

2、在党的创立时期和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毛泽东同志就多次强调,党要肩负起领导中国革命的重任,就必须树立一个区别于一切剥削阶级政党的新作风。

3、那个时期,党的一些早期领导人尤其是毛泽东同志带头深入到工农群众中去考察,写出了诸如《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国民革命和农民运动》、《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等指导中国革命的光辉文献,为我们党形成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的作风树立了典范。

4、大革命失败后,我们党在井冈山开始了建立工农武装政权的伟大探索。面对当时白色恐怖的环境,针对党和红军队伍中农民阶级和小资产阶级分子占多数的情况,党开始高度重视军队的思想作风建设,大力倡导并身体力行调查研究的思想作风、关心群众生活的工作作风,反对脱离实际的主观主义。

5、在抗日战争前夕,毛泽东写了《实践论》和《矛盾论》两篇哲学著作,系统批判了那种割裂认识与实践、理论与实际的统一,对客观情况不调查研究、不作具体分析、不研究矛盾特殊性的唯心主义和形而上学做法,为全党形成和树立实事求是、理论联系实际的优良作风奠定了科学的理论基础。

6、延安整风运动极大地推动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实践的结合,创造了党的作风建设的好形式。1941年5月19日,毛泽东在延安干部会议上作了《改造我们的学习》的重要讲话,明确提出了要反对主观主义,树立马克思主义学风。

7、同年9月10日,毛泽东在《反对主观主义和宗派主义》一文中第一次明确提出了“党风”概念,把学风、党风提升到党性高度,阐明了主观主义是党性不纯的表现,而理论联系实际的作风才是有党性的表现。

8、1942年2月1日,毛泽东在中央党校开学典礼上又发表了《整顿党的作风》的演讲。在这篇演讲中,毛泽东明确指出,党内还存在学风不正、党风不正、文风不正的地方。主观主义、宗派主义、党八股这三股歪风还在经常作怪。因此我们的任务就是“反对主观主义以整顿学风,反对宗派主义以整顿党风,反对党八股以整顿文风”。

9、1942年2月8日,毛泽东在延安干部会议上又作了《反对党八股》的演讲。毛泽东指出,党八股是主观主义和宗派主义的一种表现形式。毛泽东列举了党八股的“八大罪状”,指出它是一种十分有害的倾向和作风,必须彻底抛弃,学会生动活泼、新鲜有力的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文风。

10、1945年4月24日,毛泽东在党的七大上作了《论联合政府》的报告。他在报告中明确指出:“以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思想武装起来的中国共产党,在中国人民中产生了新的工作作风,这主要的就是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作风,和人民群众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作风以及自我批评的作风。”

11、这是我们党第一次明确把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和批评与自我批评确立为党的三大优良作风。这标志着我们党三大优良作风的正式形成。

12、在解放战争时期和新中国成立以后,中国共产党人继续发展并不断实践党的三大优良传统和作风。

13、1949年3月5日,毛泽东在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上,明确提出了“两个务必”的重要思想:“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这标志着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得到了进一步充实和完善。

扩展资料:

1、中国共产党自从1921年诞生以来,在其二十四年的历史中,经历了三次的伟大斗争,这就是北伐战争、土地革命战争和抗日战争。

2、我们的党从它一开始,就是一个以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为基础的党,这是因为这个主义是全世界无产阶级的最正确最革命的科学思想的结晶。

3、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普遍真理一经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就使中国革命的面目为之一新,产生了新民主主义的整个历史阶段。

4、以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思想武装起来的中国共产党,在中国人民中产生了新的工作作风,这主要的就是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作风,和人民群众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作风以及自我批评的作风。

参考资料:中共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党的三大优良作风的由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