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三从四德指的是什么
三从四德是中国古代习俗之一,“三从”与“四德”的合称“三从”指妇女未嫁从父、出嫁从夫、夫死从子;“四德”指妇德、妇言、妇容、妇功。
未嫁从父,既嫁从夫,夫死从子。意思是说女孩子在未出嫁之前要听从家长的教诲,不要胡乱地反驳长辈的训导,因为长辈们的社会见识丰富,有根本性的指导意义;出嫁之后要礼从夫君,与丈夫一同持家执业、孝敬长辈、教育幼小;如果夫君不幸先己而去,就要坚持好自己的本分,想办法扶养小孩长大成人,并尊重自己子女的生活理念。这里的“从”并不是表面上的“顺从、跟从”之意,而是“辅佐、辅助”的意思。
德、言、容、工。就是说做女子的,第一要紧是品德,能正身立本;然后“言”,要有知识修养,言辞恰当,语言得体;其次是“容”,即相貌,指出入要端庄稳重持礼,不要轻浮随便;最后是“工”,即治家之道,治家之道包括相夫教子、尊老爱幼、勤俭节约等生活方面的细节。
扩展资料:
1、"三从四德"是压迫、束缚妇女的封建礼教,是为适应父权制家庭、维护父权-夫权家庭(族)利益需要,根据"内外有别"、"男尊女卑"的原则,由儒家礼教对妇女的一生在道德、行为、修养的进行的规范要求。也是男性选择妻子的标准。三从四德虽然对古代妇女有重要意义,但已经不适合现代社会的发展,也不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2、对"三从四德",首先应该看到,这些对妇女的要求规范是特定时代、出于某种需要产生的,并且随着社会的变化也有一些变化。随着时代的推移,"三从四德"在儒家整体文化框架下,强调"从父"时,也需要听从母亲;强调从夫,妻子也"与夫齐等"。
特别是"孝文化"的提倡,儿子对母亲特别对寡母的尊孝,也是独具中国特色的。今天如能代之以时代新内容如"德"重在文明礼貌修养,"言"、"功"重在才能和创造性的培养,"容"适当注重修饰而不刻意化装美容等,也颇有借鉴意义。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_三从四德
二、男版的三从四德是什么
男人的三从四德——
女朋友出门要跟“从”
女朋友命令要服“从”
女朋友讲错要盲“从”
女朋友化妆要等“得”
女朋友花钱要舍“得”
女朋友生气要忍“得”
女朋友生日要记“得”
男人的新三从四德——
老婆出门要跟“从”
老婆命令要服“从”
老婆讲错要盲“从”
老婆化妆要等“得”。
这是网络上为了同旧时代对女子的三从四德相对应的说法。所谓的“三从”,是指:未嫁从父,既嫁从夫,夫死从子。意思是说女孩子在未出嫁之前要听从家长的教诲,不要胡乱地反驳长辈的训导,因为长辈们的社会见识丰富,有根本性的指导意义;出嫁之后要礼从夫君,与丈夫一同持家执业、孝敬长辈、教育幼小;如果夫君不幸先己而去,就要坚持好自己的本分,想办法扶养小孩长大成人,并尊重自己子女的生活理念。这里的“从”并不是表面上的“跟从”之意,而是有工作性质的“从事”之本质。(《仪礼、丧服、子夏传》)
所谓的“四德”是指:德、容、言、工,就是说做女子的,第一要紧是品德,能正身立本;然后是相貌(指出入要端庄稳重持礼,不要轻浮随便,)、言语(指与人交谈要会随意附义,能理解别人所言,并知道自己该言与不该言的语句)和治家之道(治家之道包括相夫教子、尊老爱幼、勤俭节约等生活方面的细节)
三、男人对女人的三从四德是什么
三从四德
封建女子遵守的三种道德关系和四种德性。
“未嫁从父、既嫁从夫、夫死从子”---《仪礼
丧服子夏传》
“妇德、妇言、妇容、妇功”--《周礼天官九嫔》
妇德谓贞顺(品德)
妇言谓辞令(辞令)
妇容谓婉娩(仪态)
妇功谓丝炱(手艺)
期待你的满意!暑假快乐啊~!!
四、古代女人有三从四德的说法,男人的三从四德都是哪些?
古代女人有三从四德,男人则有三纲五常和七出三不去。至于男人的三从四德,往往现在的网络用语,没什么可说的。三纲五常是指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五常就是我们常说的道德规范,像是仁义礼智信。这些算是封建礼教,对人与人之间的约束,类似于三从四德。七出三不去,主要是针对婚姻方面。
1、三纲五常
三纲五常算是对人的一种道德约束,君臣、父子、夫妇。大概意思是说,父子之间有亲,君臣之间应该有义、夫妻之间挚爱同时内外有别。不过某些字词,跟现在的意思已经不同。比如说“亲”,指的应该是骨肉至亲;“义”,指的应该是礼仪,而不是义气。五常就是常见的礼仪,现在也有人经常提起。这几个方面,算是传统文化里的一种礼仪和道德,放到现在也是适用的。
2、七出三不去
古代婚姻关系,全都掌握在男人手中。男人在想休妻的时候,只要找个借口就行。而这些借口有七条,故称为七出。分别是不孝顺父母、无子、淫、妒、有恶疾、多言和盗窃,其中有几条是十分严重的。比如说无子,古代人十分重视传承,无子可能就会被休妻;三不去代表的是补充,相当于是对女子的保障。分别是有所取无所归、与更三年丧和前贫贱后富贵。第一是休妻时对方父母已经去世;第二是父母或者母亲守孝三年时间内;第三是原来贫穷后来富贵了。虽然婚姻关系掌握在男性手中,但是也不能乱用。
3、现代版男生“三从四德”
现代版的男生三从四德,就是老婆出门跟“从”、命令服“从”、讲错要盲“从”;四德是老婆化妆要等“得”、花钱要舍“得”、生气要忍“得”、生日要记“得”。算是一种调侃,没什么意义。
五、男人三从四德是哪些?
男人的三从四德—女朋友出门要跟“从”,女朋友命令要服“从” ,女朋友讲错要盲“从” ,女朋友化妆要等“得” ,女朋友花钱要舍“得” ,女朋友生气要忍“得” ,女朋友生日要记“得” 。男人的新三从四德—老婆出门要跟“从” 老婆命令要服“从” 老婆讲错要盲“从” 老婆化妆要等“得” 老婆花钱要舍“得” 老婆生气要忍“得” 老婆生日要记“得。
扩展资料:
古代三从四德影响
有明文规定的“内外有别”始于西周。周灭商,建立了第一个血缘贵族统治的包括嫡长子继承制、分封制等的制度文明,史称“周公制礼”。权位和分配和继承需要确定贵族男子本位的婚姻、家庭制度作为组织上的保证,划分男女分工位置以排除妇女在政治和军事活动的参与,男女内外有别的制度习俗形成了。
内外有别的意义不在于“分”与“别”,而在于男性外部空间和职分是无限的、开放的、重要的和有发展潜力的,而妇女的内部空间是有限的、封闭的、循环的和被贬低的。
婚姻家庭也是内(男)本外(女)末、男主女从。“内外有别”成了了维护家长制、决定对妇女的“三从四德”等一系列的规条的依据,是几千年男尊女卑的基础并得以延续的制度保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