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东汉末年州郡图

东汉末年州郡图如下:

1、东汉十三州包括:司州(司隶校尉部),豫州,兖州,徐州,青州,凉州(先设雍州,后改凉州),并州,冀州,幽州,扬州,荆州,益州,交州。

2、每州设刺史或州牧一人,巡察所属郡、国,督察郡、县官吏和地方豪强,纠举不法,弹劾污吏。东汉灵帝中平五年,选朝廷重臣出任州牧。从此,州逐渐变成行政区,州牧也成为常设的一方军政长官。东汉末年,各州或置牧,或置刺史,以资望轻重为转移。

扩展资料:

东汉末年群雄割据原因:

1、在政治上,东汉末年进入了外戚与宦官轮流干政专权的局面,政治黑暗,社会混乱,老百姓身处水深火热之中。而后来刘焉建议将各州的刺史改成州牧,增加地方权力,让州牧掌管一州的军政大权,一定程度上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2、在经济上,豪强地主势力的发展是东汉帝国的一大特点,豪强地主世代为官,又手握了大量的金钱和田地,依靠权势恃强凌弱欺凌百姓,土地兼并现象十分严重。

3、在军事上,募兵制度给地方豪强和官吏造成武装割据局面提供了便利条件。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东汉十三州

汉代十三州地图

如图所示:

西汉十三州(刺史部)是:朔方 、兖州 、青州 、豫州、徐州 、冀州 、幽州 、并州、扬州 、荆州 、益州、凉州 、交趾。

东汉则是:司隶、兖州、青州、豫州、徐州、冀州、幽州、并州、扬州、荆州、益州、凉州、交州。

东汉末年天下大乱,诸葛亮在《隆中对》中给刘备的建议就是取得荆州和益州两地,因为这两个地方原理政治中央(中原),同时面积大,土地富庶,适合新兴势力当根据地,只不过后来这个规划没有实现,蜀汉集团只割据了益州一处。

三国的局势其实是这样的,北方的州基本是曹魏集团占据,孙吴的核心区是扬州同时控制了交州,蜀汉控制了益州,而荆州一开始被孙曹刘三家瓜分,后吕蒙突袭荆州,荆州大部归属了东吴。

扩展资料

东汉在全国设十三州 ,一州所辖郡、国多少不等。"州"是监察区的名,又称部。每州设刺史或州牧一人,巡察所属郡、国,督察郡、县官吏和地方豪强,纠举不法,弹劾污吏。

东汉灵帝中平五年,选朝廷重臣出任州牧。从此,州逐渐变成行政区,州牧也成为常设的一方军政长官。东汉末年,各州或置牧,或置刺史,以资望轻重为转移。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东汉十三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