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中老人成K歌主力军,为何年轻人不爱去KTV了?

在智能手机问世之前,或者所在其问世后很长一段时间里,KTV都是城市年轻人的主要消遣娱乐方式。“吃饭+看电影+K歌”基本是那个时期年轻人们主要聚会活动。

最近几年来,我好像都没有去过KTV,曾经的麦霸不离手,不知道是时代变了还是我已经老了。

KTV最初起源于日本,当时被称为 KTV,直到今天,年纪稍大一些的人也习惯这样叫法。90年代进入中国后, KTV得到了广泛的认可,随着2004年后 KTV概念的提出, KTV在年轻人心中更受欢迎。

那个时期全国各大城市的连锁KTV也是遍地开花。钱柜、夏绿地、好声音,大歌星、512、好乐迪等等等等,几乎承载了一代人的青春记忆。

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以及声乐唱片业的逐渐衰落, KTV在2013年左右,逐渐开始走下坡。在2015年,发生了对 KTV行业影响巨大的新闻事件。早些时候,万达集团旗下的 KTV品牌“巨星”宣布全面关闭。仅过了几个月,北京第一家钱柜店——朝外钱柜就正式宣布关闭。

随之而来的全国性的关店潮,先是一线城市,之后是二线城市,再到三四线城市,时至今日,就连一些精神文化条件匮乏的县城的青年们似乎也都不怎么中意这个曾经的娱乐项目了。

其实这个问题并没有那么复杂,时代在发展,人们接受信息的速度在变快,更加多元化的文化和娱乐在融入人们的生活,大家的选择并不像以前那么单一了。

人们在桌游、酒吧、开车中获得精神刺激的方式越来越多。KTV从过去的主角变成了很多娱乐活动中选择的方式之一。另一方面,当代人接收信息的方式不再像过去那样简单,因为智力渗透到生活的各个方面。实说白了,在拥有更多选择的这个时代里,曾经的互动娱乐方式本身并没有做错什么,只是,它们的变化永远赶不上人的变化。

二、KTV的消费人群主要是那些人?占多大的比例?都什么时间去消费?

1、主要消费人群是20-30岁的青年人群,占60%比例,周日晚上到周四晚上一般在17:00-22:00,周五晚上周日晚上一般是12:00到第二天6:00;

2、30-40岁的中年人群大概占30%,消费时间和青年人群差不多;

3、40岁以上的人群占10%,消费时间不定。

三、去量贩式KTV的主要是什么人群

首先看KTV的档次怎么样,我觉得你说的应该是那种大型的量贩式KTV吧,像钱柜、麦乐迪这样的。

这种KTV消费群体五花八门,可以分为两大部分,年轻时尚消费群体和商务消费群体为主。

年轻时尚消费群体包括学生、普通打工族和年轻白领等等,他们大都是抽一个时间纯粹去消遣的,以朋友聚会和小情侣找情调较多,比如节假日,消费一般不会过高,以小吃+软饮+啤酒(或低价位洋酒套餐)+低价位折扣包房为主,或纯粹单开包房无其他消费,如小包和中包;

商务消费群体包括私企老板、公司高管等等,他们大多是酒局饭后陪客人来消遣放松的,这类群体不分平日与周末,消费较高,以小吃+果盘+中高档洋酒(或少量红酒)+大包(或豪华包)为主,附加消费也较多。

两种群体不同,但消费目的都是一样的,就是消遣,KTV里不会有商务洽谈这类,因为第一没有氛围,第二太吵。

还有一种较普遍的情况,泡妞儿。哈哈!

其他群体消费不十分明朗。

希望能对你有所帮助。

四、KTV行业现状!中老年人成K歌主力军,年轻人为何不再喜欢K歌了?

中老年人成K歌主力军,年轻人不喜欢K歌主要是因为他们改变了娱乐方式,同时老年人年思想有了很大的改变。

相信我们的80后和90后曾经是KTV的常客,他们代表一个时代的潮流,在那个时期年轻人更多的愿意聚集到一起K歌,当时K歌是一种时尚,也能看出他们的年轻气息。可如今,我们的KTV中更多的是一些老年人,年轻人的身影越来越少,这或许与时代发展有很大关系,同时老年人思想进步也促使这种现象的发生。

一、年轻人有了更多娱乐方式

曾几何时,KTV是很多年轻人娱乐的一种方式,那个年代,娱乐项目及方式都是有限的,年轻人可选择的比较少。可现如今,很多娱乐方式的层出不穷,吸引了很多的年轻人愿意去尝试,去体验。他们放弃了之前比较老旧的K歌娱乐,积极的投身到新的娱乐项目中来。伴随网络的发展,更多的网络游戏也出台,他们依靠游戏中美轮美奂的场景以及贴近现实的人物想象,博得了很多年轻人的青睐。年轻人在游戏、在手机上面花费的时间是比较久的,有的甚至将研发游戏或网络技术当作是自己的一种职业,他们在研发或体验的过程中不仅能感受到愉悦,也能体现他们的个人价值,他们愿意为了这些娱乐去花费时间,也更想通过这样的方式来展现自己。

二、老年人思想进步及消费观的改变

伴随社会的发展,现在越来越多的老年人思想得到了前所未有的进步,他们不在像之前一样那么固执,思想那样固守,他们愿意放弃自己陈旧的思想,来接受新时代的步伐和思想。可以说现在的老年人进步是非常大的,他们的思想进步也决定了他们的行为和日常生活。在KTV中更多的出现了老年人就足可以证明,老年人的思想已经跟上了时代的步伐。他们没有被社会所抛弃,而是在自己老年时代,紧紧的抓住时代时尚的小尾巴,让自己再年轻一回。不仅在思想上有了改变,老年人的消费观念较之前也有很大的改变,他们愿意为自己的行为买单,也更愿意尝试一些新鲜的事物,随着经济的发展,老年人手中有了更多的钱,以便来支撑他们的消费行为。

一个时代的进步体现在很多方面,不管是年轻人还是老年人生活方式的改变,都是一个时代潮流与进步的结果。

五、上海80后成夜间经济消费主力,主要消费场所有哪些?

老被人唾骂,说他们被宠坏了的那一代人,如今也到了上有老下有小的中年时期,他们也成为了这个社会的主力,成为了国家的中流砥柱,最近网上有大数据显示,上海的夜间经济消费主要消费人群为80后,也就是上文中我们所提到的那些人,他们的主要消费场所在大排档,或者是酒吧还有就是外卖等等,大多数场所都是可以一定程度上放松自我,暂时忘记日常生活中的压力。

一、80后成为消费主力军

那些被泡在蜜罐里长大的80后,现在也面临着上有老下有小夹在中间,里外不是人的困难时期,他们也做了父母,同时还有父母要养,工作正值上升期,也面临着失业,所以相比而言,80后现在成为了所有年龄段的人中压力最大的一批人,而他们也是最有消费能力的一批人,他们之所以选择在深夜夜间消费是因为他们的工作作息问题,他们这个年龄正是事业的上升期,需要大把的时间加班努力往上爬,休息的时间就越来越短,也正需要适当的方式来解压,有时也不能按时吃晚饭,所以才在夜间大肆消费。

二、80后的夜间消费

首先说说大排档,不得不说大排档虽然上不了台面,而且价格比较低,卫生问题又不是很安全,但是有太多上班族在下班后会带上三五好友一起喝瓶啤酒,吃吃大排档作为消耗一天疲劳的方法,相信很多年轻人都会在10:00之后选择去往大排档减轻自己的压力。其次是酒吧,这里面同时也包括KTV,不管是酒吧还是KTV,这些地方都是放纵自我,麻痹精神的消费场所,确实可以暂时让我们忘记痛苦,忘记精神压力,达到身体上的舒适,但是一切都只是暂时的,这种方法并不建议。最后,就是外卖,很多人都因为加班到很晚,不能按时吃晚饭,只能等到下班回家后一个人孤零零的吃个外卖了事,除此之外,还有一个原因,年轻人的新城代谢能力比较强,很多人吃过晚饭之后,晚上睡不着看着手机就又饿了,这才给外卖行业点燃了商机。

其实不管是什么年龄段的人,都有自己的压力,现在80后,90后不仅仅是消费大头,而且还是失眠人群,很多人患上了失眠症,每天躺在床上就感到恐惧,希望大家能通过自己的方式来解压,保证每天的生活焕发光彩。

六、请问80后的消费特点是什么,90后呢?

“80”后的消费特征

由于这些“80后”大部分都是独生子女,独生子女与父母辈相比具有强烈的“享受生活”的观念。在我国80后出生一代主要是指独生子女一代。他们可能也是“幸运”的一代,特别是生活沿海发达地区城市里的一族,处于很好的物质生活环境中,成长于商品文化蓬勃发展、互联网和电子商务异军突起之机,对现代高科技化的生活适应性强。80后一代从小就习惯于影视语言和网络语言,对时尚广告反应迅速。他们不像上一辈人有太多传统文化的记忆和历史负累。上一代人看重的是“物质化消费”,比如有钱主要置办“家庭资产”--大到住房,小到冰箱、彩电等;而独生子女则强调的是“感官型消费”--买CD、mp3、上网、互动游戏、旅游、聚会、出国造成上述现象的原因是这一代人受到了其长辈无微不至的呵护,物质生活相对比较优越,社会与文化的开放。从消费心理学的角度上讲,过多的呵护反倒会形成一种逆反心理,他们想要保有更多自己的空间,而不需要其他人过多地干预他们的生活。他们也不愿意去关心别人,因为在他们的意识当中,每个人都应该是自立的。可见在这一代人身上,东西方的文化差异会变得越来越小。

因为这些生活观念的引领,他们在消费行为上表现出大胆与叛逆,在他们眼里很少有禁区,没有不能做的事。有调查表明:中国的独生子女一代既是中国的一个特色产物,又是一个与世界各国同龄人几乎有着相同观念的群体。因为他们成长在冷战结束以后,全球消费新潮与消费文化基本趋向大同的年代。2004年奥美广告公司对中国沿海部分大城市的独生子女一代的调查表明:中国独生子女的消费观念具有明显的全球化倾向就证明了这一点。调查还发现,他们喜欢上网聊天、打电子游戏、手机换个不停、吃洋快餐和穿新潮服饰。难怪你们可以在美国的纽约、法国的巴黎、日本的东京、韩国的汉城,还是中国的上海,看到几乎同样装束的年轻的女孩子:她们的头发漂过几绺,上衣一定是露肚脐装或几乎裸露的吊带装,牛仔裤上面总有几个破洞,当然身上还有很多其他的饰物。她们更加追求自我,更喜欢标新立异地扮酷等等。

他们的消费行为和消费心理与上一代相比,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突破了传统奉行的节俭保守的消费理念,融入了近年来愈加风行的开放式,超前式的消费观念,具有鲜明的自我消费意识的特点。这些变化,都将在不远的未来改变中国社会的消费结构和消费习惯。

“90”后的消费特征

90后独特的价值观、生活方式和消费方式让商家有些茫然,曾经传统的营销方式在90后面前面临失效的风险。对此,商家必须去迎合他们的消费主张才能“抱得美人归”,所谓见什么人说什么话,对90后就要说90后的话。企业必须深谙打动“90后”消费时代的营销之道。

互动式体验营销

产品或品牌好就一定能赢得90后的喜爱吗?看看他们的真实消费行为吧:他们选择产品或品牌的准则不是“好”或“不好”这一理性认知,而是“喜欢”或“不喜欢”的感性态度。他们更注重消费和使用产品过程中的感受和体验,追求产品或服务与自己情感体验的一致性。因此,互动式体验营销更能激发他们的购买欲望,引导消费,刺激消费。

互动式体验营销在实际操作中可有以下几种类型:

功能体验:俗话说,百闻不如一见,百见不如一试。通过对产品的试用体验将使消费者对产品功能有更真实的感受和认知。比如SONY建立品牌体验店,成立SONY梦工厂,为年轻消费者提供不一般的视听享受,大大激发了他们的购买欲望。

娱乐体验:90后讨厌说教、讨厌教条、讨厌一本正经,他们喜爱娱乐、追逐娱乐,从深夜KTV里他们舞动的身影、从娱乐选秀节目上他们嘶哑的呐喊中就可见一斑。将产品或品牌的理念特质融入到娱乐之中,以娱乐的体验营销让消费者HIGH的过瘾,让企业赚得HIGH。除了借助娱乐节目,企业自我创意出娱乐活动也是不错的选择。

五感体验:90后是注重感受的一代,90后是想要得更多的一代。给与他们视觉、听觉、触觉、味觉、嗅觉五感的综合感受,才更能让他们感觉到酷、有意思、好玩。当我们接触一个品牌时,最主要会透过视觉和听觉来认识它,但触觉、味觉及嗅觉这三项则较易为人所忽略。其实,最佳的品牌营销,应该要全数囊括五感才算完整。在体验经济时代,“感受”才是让90后慷慨解囊的利器。

稀缺营销

什么样的产品最酷、最值钱?当然是稀缺的产品。对于崇尚自我个性、追求与众不同的90后来说,得到一款稀缺产品该让他们多么的疯狂、炫耀。运用稀缺营销,让90后疯狂去吧。

如何制造稀缺?第一是限量。耐克将限量策略运用到了极致,甚至达到了疯狂的境地。2005年,耐克推出了限量版飞人乔丹13代复古低帮鞋,引得数百消费者排起了长队。耐克pigeondunks推出,使得数十位争抢的骨灰级耐克迷在耐克店发生冲突,直到警察赶到才解决了问题。据说,该款耐克全球仅有150双。第二是限人。英国滑板品牌西拉斯&玛丽亚的东京店,消费者每次只能进20人,其他人需要站在门外由工作人员拉起的绳子后面等待。在前一批购物者离开之后,货架上的产品会重新更换。消费者不仅不因排队而烦躁,反而乐此不疲。

网络圈子营销

“没有网络,让我怎么活?”这是90后的宣言。整天挂在网上,甚至几天不出门,宅在家里上网,是众多90后的写照。网络就是90后的生活园地。这种改变让商家不得不改变传统的等客上门的坐商行为,因为人都宅在家里不出门了,就算等到天荒地老,也难以等到“情人”来。商家自然也把营销战场摆到了网络上。然而,相较于普遍使用的网络广告形式,网络“圈子营销”似乎更能深入的影响消费者。

90后追求自我的同时,又有很强的群体主义意识。他们按照自己的偏好和社交圈子,分为不同的小圈子,小圈子的意见会左右他们的消费观念。于是,QQ圈子、博客圈子、MSN圈子、校内网圈子、开心网圈子……大行其道。在这些圈子里,他们乐于分享自己的体验,一也乐于接受别人的经验总结,进而作为自己消费行为的依据。

企业同样可以自己创建一个网络圈子。当然,圈子的主旨不是强力推销,而是一种服务、一种群友交流的平台,旨在通过口碑促进销售。

游戏营销

不会玩网络游戏的90后会被视为异类。90后热衷休闲游戏,如卡丁车、劲乐团、劲舞团等。游戏对于90后有着无穷的魔力,将产品、品牌融入到游戏之中,或者根据产品特性为其设置开发专门的小游戏,这样的游戏营销自然也魅力无限。

将营销传播融入游戏之中的植入营销,大多企业已在运作,比如在网络游戏中及开心网上出现的那些品牌。但企业需牢牢把握的一点是,植入营销要植入得巧妙,与植入载体完美融合在一起,生拉硬扯的植入,只会让人们感到讨厌,因为90后不排斥略带的商业行为,却讨厌硬邦邦的广告推销。

根据产品特性设置开发的小游戏似乎更加受欢迎。MySpace中国曾在圣诞节开展了游戏营销,玩家上传自己和好友的照片进行类似“打企鹅”的游戏,然后通过游戏内置的转发系统将制作好的游戏发送给被打的好友,吸引他来玩,也让他可以自己制作一款游戏“报仇雪恨”,利用玩家之间的病毒式传播为广告主带来客观的浏览量和新用户注册。

独特卖点营销

独特卖点营销早已不是什么新鲜的营销手段。但在面对90后消费群体时,它显得尤为重要。因为,90后有着自己的消费特征——专家型消费,他们有丰富的信息来源,他们对所关注的品牌和产品的信息了如指掌,甚至比销售员更了解。但可惜的是,大部分企业还没意识到这一点。

这个独特的卖点可以是很漂亮的产品外观,如LG所推出的巧克力手机,以其独特漂亮的外观迷倒了不少人,那一句广告语:Ichocolateyou更让人陶醉;这个独特卖点也以是产品的一个独特功能,如可以旋转的笔记本电脑,能更方便的分享;这个独特的卖点也可以是一个个性、好玩的名字,如一个大学生借助2009年春晚上火起来的“这个可以有”这句话,在学校门口开了一家小饰品店,店名就叫“这个可以有”,结果,这个店比小沈阳还火……独特点是必须的,因为在90后看来,不独特,不成活。

总之,深入挖掘90后的消费特点和个性化元素,并将这些个性化元素与企业的营销密切融合,才能拥有未来的强大主流消费群体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