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美得…不可方物一一
果然是老"谋"(张艺谋)深算。
当然,还在于唐诗宋词的抵达在先,更在于中华文化,古中国农耕智慧的高高在上。
这里,且打开卷帙,复读一遍北京冬奥会开幕式"二十四节气"倒计时的样子一一
24雨水: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春夜喜雨》唐,杜甫)
当雨水随着春风在夜里悄悄来临,悄无声息地滋润着大地之万物。
心想着,这春雨贵如油的句子,也应是美美地滋润了当夜每一份在场的心情吧。
23惊蜇:春雷响,万物长。
(民间俗语)
三月初春,春雷乍动,惊醒了蛰伏在地下的昆虫。
同时,天气回暖,也叫醒了万物生长的胚芽。
22春分:春风如贵客,一到便繁华。(《春风》清,袁枚)
春风如贵客一样,所到之处万物复苏,一派繁华。
也便是顶格的比喻了。毋再语。
21清明:清明时节雨纷纷。
(《清明》唐,杜牧)
气清景明,追思怀远。这个再熟祥不过的诗句,于国于家于人,是都有一份特殊的感受沁在其中的。
20谷雨:风吹雨洗一城花。
(《见二十弟倡和花字漫兴》宋,黄庭坚)
一场风雨过后,满城纷纷的落花。
谷雨之美,与诗之美,可谓并蒂之莲。这里不妨和盘呈现:
"落絮游丝三月候,风吹雨洗一城花。未知东郭清明酒,何似西窗谷雨茶。"
19立夏:天地始交,万物并秀。
(《遵生八笺》明,高濂)
天地之气开始交汇,万物也都进入了旺盛生长的时期。
这般,浓郁葱茏,纷红骇绿的茂盛,便发生于孟夏之计。
本意,麦类谷物趋向灌浆子粒饱满,但尚未成熟。却额外赋予了一份做人的道理: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所谓月满则亏,水满则溢。
如此,便没有像小署对大暑,小雪对大雪那般的"大满"了。
17芒种:家家麦饭美,处处菱歌长。(《时雨》宋,陆游)
家家炊烟之饭香,处处菱歌之悠扬。如此,陆放翁的家国情怀,更添一份田园主义。
16夏至:绿筠尚含粉,圆荷始散芳。(《夏至避暑北池》唐,韦应物)
翠绿的鲜竹尚且含粉,池塘里的荷花已经开始散发阵阵的清香。
如此,也便有了诗人"于焉洒烦抱"的情绪。
15小暑: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夏日南亭怀辛大》唐,孟浩然)
当一阵阵的晚风送来荷花的香气,露水从竹叶上滴下发出清脆的响声。此情此景,最宜念兹在兹的怀心思了。
14大暑:桂轮开子夜,萤火照空时。(《咏甘四气诗》唐,元稹)
一轮圆月开启子夜时光,萤火虫凭空翻飞照亮夜空。
"曾经沧海难为水"的元稹,此时此刻,也该是大暑之下摇的蒲扇暖男一枚吧。
13立秋:天阶夜色凉如水,坐看牵牛织女星。(《秋夕》唐,杜牧)
夜色里的石阶清凉如冷水,静坐寝宫凝视牛郎织女星。
秋高气爽,思故怀人。然后,再发生:遍插茱萸少一人。
12处暑: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悯农》唐,李绅。
这份儿时歌,值得我们每个人一辈子不忘勤俭节约之训。
11白露: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月夜忆舍弟》唐,杜甫)
从今夜就进入了白露节气,月亮还是故乡的最明亮。
老杜,你倒底是点到了他乡游子们的痛穴了。
接下来:
10、9、8、7654321。直指一一立春:北京冬季奥运会开幕的时刻。
巧合么。中国有句老话:无巧不成书。书中国的新时代,新故事,新传奇。
今时,一扇春天之门打开,冰雪之间,让我们乘着高铁,一起抵达未来……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如此,每一节都是大地故事,每一篇都是美的艺术。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本是耳熟能详的上古农耕文明的产物,却在时史演进中迭代,被赋予了太多的文化功用和生活情趣,再被诗词歌赋一番妆扮,更是赋予了丰腴的文化内涵。
这般,中国古典文化式的巡礼,几多现代气息浪漫式的华彩,被意料之外,情理之中地嵌入2022北京冬季奥运会片头,金镶玉似的,实在是美得…不可方物。
总该是陶醉,也许是恍惚,终当是闭嘴了。如果可能,择日把奥运会没来得及讲述的余下的十个节气,一并补充,解开,释放,该又是一桩美轮美奂的艳遇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