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原列传 楚城能绝齐,奉愿献商於之地六百里

可能你是求翻译吧?

这句话的意思是:如果楚国真的可以和齐国断绝来往,秦国愿意献上一共方圆600里的商於之地

商於之地是哪里,张仪是怎么拿这块地做文章的?

商於之地是张仪造出来的合称,商和於是两片土地,面积约六百里,在现在陕西省商洛市一带。这片地盘本是楚国的,后来被秦国占有。由于商於之地地处边界又十分险要,所以秦楚为此多次展开拉锯战,楚国胜少败多。正是因为楚国太想夺回这片地,才导致张仪可以利用商於之地大做文章。

鬻熊,在西汉刘向所著的《别录》中提到,他是楚国的始祖,被周文王所敬佩,受封到商於之地,因此我们也可以说,楚国发祥于商於,最早建国也是在商於。战国时期,三晋攻楚,楚国因此在商於之地设防甚弱,几次战役之后,秦国趁乱夺得商於之地。

后来秦孝公时期重用商鞅,用法家思想大搞改革,取得很大成效,商於之地就成为了商鞅的封地。这时秦国已经占领了“商塞”,又修建了“武关”,进可攻退可守,楚国数次出兵想夺回商於都无功而返。

或许是楚国过于想夺回商於之地,以至于张仪哄骗楚怀王的时候,即使陈轸再三劝阻,楚怀王还是义无反顾割断齐楚联盟,只为了张仪口中所说的“秦献商於六百里”,最后不仅没得到土地,还被张仪以六里封地戏耍。楚怀王起兵又被秦、齐联合击败,不得不再割让求和。这次战役对楚国损耗甚大,此后楚国为了吞灭越国又消耗大部分兵力,齐国见有机可乘,与秦、韩、魏三国联合进攻楚国,最后击败楚国占领垂丘、宛、叶等一大片土地,进一步削弱了楚国的实力。可以说楚国的兴衰,都在于商於之地。

臣受令于王,以商於之地六百里,不闻六里翻译?

我是奉大王(楚王)的命令,来接收(张仪答应献给楚国的)商於的六百里土地的,不是仅仅只有六里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