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互联网创业农村电商扶贫?

电商扶贫总结 采取积极扶持措施,帮助贫困地区和贫困户致富,加快贫困地区的经济发展,对加强社会安定团结,以下就是我整理的电商扶贫总结范文,一起来看看吧! 篇一:电商扶贫总结 电商扶贫是国家“精准扶贫”十大工程之一,对于贫困户增收意义重大,作为扶贫部门更有必要、有责任把此项工作抓好抓实为深入贯彻落实省、市、县《关于深入推进精准扶贫工作的实施意见》,加快电子商务扶贫步伐,探索精准扶贫新路径新模式。结合XX县政府关于加快电子商务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的精神,针对XX县贫困状况,如何利用电子商务工程支持XX县精准扶贫工作? 一、要确定目标任务 以全县321个建档立卡的行政村为单元,以73个贫困村和15个老区村为重点对象,以持续增加贫困群众收入为核心,扎实抓好党政推动、市场运作、基础配套、协会牵引、示范试点等关键环节的工作。2015—2017年,全县70%以上的贫困村实现利用电子商务销售当地特色产品,交易额年均增长20%以上,全县95%以上的行政村通固定和移动宽带。2018—2020年,全县贫困村基本普及电子商务应用,实现“三有一能”目标,即县有农村电子商务服务中心,乡有电子商务服务站,村有电子商务服务点,贫困户能通过电子商务销售自产产品、购买生产生活资料,交易额年均增长30%以上,全县贫困村宽带家庭普及率大幅提高,4G网络全面覆盖。 二、要采取可行措施 (一)建立行政推进体系。县、乡镇建立健全电商扶贫领导机构和工作机构,负责电商扶贫的方案设计、政策制定、协调指导、工作推进、检查考核等工作。层层成立电商协会,形成政府、协会、驻村工作队共同推进电商扶贫的工作机制。 (二)建立网店服务体系。完善县级电商服务中心、乡镇服务站和村服务点功能及配套设施,为贫困村和老区村网店开设和运营提供策划、培训、IT外包、美工、客服、代运营等专业服务,健全上下游服务链;建立电子商务创业园,为贫困村和老区村网商提供创业孵化服务。 (三)建立网货供应监管体系。按照规模化种植、标准化生产、商品化销售的要求,确定特色主业、主打产品,加工适宜网络销售的优质产品。扶持农产品加工企业通过产业化经营,带动贫困户从事网货生产,建立完善的供应体系。认证一批网货供应定点企业,为网店提供充足丰富的货源。加强农特产品网货监管,制定农特产品加工标准,指导企业、合作社和农户按标准种植、生产、加工、包装,从源头保证网货供应流通环节质量监管,建立网销产品质量追溯体系,对流通环节进行监测,杜绝质量隐患。 (四)建立网络物流体系。加快贫困村及老区村宽带建设,采取有线无线结合的办法,扩大网络覆盖面。支持快递物流企业在贫困村设立服务网点,鼓励发展面向乡村的“草根物流”,建立完善的物流体系,提高网货配送效率。 (五)建立人才培训体系。制定培训规划、方案,整合现有培训资源,构建由政府相关部门、社会团体、高等(职业)院校及电商龙头企业为主体的电商扶贫人才培训体系,实现电商扶贫管理人员和从业人员培训全覆盖。 (六)建立考核评价体系。围绕“三有一能”目标,建立电商扶贫统计通报制度,重点考核网店数量、销售量、交易额及带动贫困村、老区村、贫困户外销农特产品,以及帮助贫困户增收脱贫情况。 三、要抓好重点工作 (一)宽带网络建设。县工信委等有关部门按照“宽带中国”战略要求,研究制定加快农村信息基础设施建设的具体措施,推动光缆入乡、进村、到户,实现贫困村、老区村互联网全覆盖。 (二)物流快递支撑。通过物流补贴,税费减免等方式,鼓励和扶持物流企业在乡镇建立符合电商发展需要的物流配送门店,在贫困村、老区村建立快递服务点,开展集中收购、集中配送,到2017年实现物流快递乡镇基本覆盖,功能辐射到村。 (三)网店规模壮大。采取教育培训、资源投入、市场对接、政策支持、提供服务等方式方法,帮助贫困户开办网店,销售农产品。通过与当地电商龙头企业、网络经纪人、能人大户、专业协会开展贫困户网店“一对一“对接,帮助贫困户提高网店运营效益。对暂不具备开办网店条件的贫困村,鼓励乡镇干部、大学生村官、未就业大学生和贫困村在校大学生以及致富能人,在乡镇电商服务站、县电商服务中心或电商创业园内开设网店,代销农特产品。 (四)网络品牌培育。按照“一县一业”“一村一品”的原则,大力发展特色产业,培育特色品牌。支持农产品“地标保护”“绿色”“有机”“无公害”等资质的申报认证,加强特色产品品牌化建设,提升产品品质、价值和知名度。建立电商扶贫农特产品目录库,对全市优质特色农产品种养规模、产量产值、品质特色开展调查摸底统计,确定主导品牌,编制特色主导产品目录。引导支持每个乡镇至少培育一户特色农产品生产、加工、包装、销售龙头企业,进行认证挂牌管理和扶持。 (五)金融服务支撑。将电商扶贫纳入扶贫小额贷款支持范围,对开办网店、从事网货生产销售的贫困户和带动贫困户生产销售网货产品且效果明显(以销售贫困户产品为主)的企业和网店,给予免抵押、免担保、5万元以下、三年以内的小额信贷支持,政府按基准利率全额贴息。鼓励农村信用社、农村商业银行在乡镇设立服务网点,村设立金融服务代办点,改善农村网店支付、结算等金融服务条件。 (六)试点示范引领。按照全省贫困地区开展电商扶贫试点工作安排,尽快制定各县、乡镇电商扶贫路线图,确定时间表,高标准、高质量地做好试点工作。实施好国家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项目,做好省级电子商务示范县创建工作。积极争取与阿里巴巴集团“千县万村”、京东集团“千县燎原”和苏宁“农村电商”计划的对接,利用大平台提升我县电商扶贫质量水平。 四、要强化组织保障 (一)组织领导。电商扶贫工作实行“省上指导、市州协调、县负总责、乡村落实”的工作体制,在市、县电商扶贫推进领导小组领导下开展工作。各乡镇和贫困村、老区村为具体实施单位,要整合乡镇电商和扶贫工作力量,抓好电商扶贫各项工作的落实。贫困村、老区村“两委”班子、双联单位和驻村工作队要配合做好电商扶贫项目实施、政策宣传、组织培训和各项政策措施的落实工作。 (二)责任分工。扶贫部门负责贫困村、老区村、贫困户基本情况、需求清单和规划计划的制定,以及综合协调、进度通报、监督检查、年度考核等工作;商务部门负责做好电商大平台引进、本土平台培养、网货促销、物流配送、人才培训、业务指导和监督检查等工作;农牧部门负责建立覆盖全过程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制度,严格农业投入品管理,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考核评价制度等工作;农工办负责把电商扶贫作为驻村队和帮扶单位的一项重要职责,纳入驻村帮扶年度考核;工信等有关部门负责做好协调电信、移动、联通、铁塔、广电网络等企业加快贫困村宽带网络建设工作;工商、质监、食药监部门负责做好网上销售产品的资质认证、质量安全监管和诚信体系建设,加大网络市场监管力度等工作;财政部门负责做好电商扶贫配套资金保障工作,制定出台财政奖励扶持办法。 (三)技能培训。以县为主体,做好电商扶贫的系统培训和专项培训。把电商扶贫培训纳入“两后生”培训范围,列入年度计划,加大培训力度。采取“走出去”与“引进来”、课堂教学与现场观摩、专家理论讲解与店主现身说法相结合等多种形式开展培训,务求培训效果,提高培训质量。以县(区)为主体,加强对网店经营者的专业培训,重点对网上开店、网店装修、客服、运营推广、产品拍照美化及店铺管理维护工具等操作技能进行培训,帮助掌握利用电子商务销售产品的一般流程,并能独立运用电子商务平台开展业务,确保每个贫困村、老区村至少培训2名电商应用人才。 (四)考核奖惩。商务、扶贫等部门要建立健全电商扶贫部门协作机制,对电商扶贫工作进行季度检查、半年通报、年底考核,推动各项重点工作任务落实。每年评选表彰一批全市电商扶贫成效突出的“明星网店”和“诚信网店”,给予奖励;对销售假冒伪劣产品、损害定西电商扶贫形象的行为,采取行政、经济、法律等手段予以惩罚。 (五)宣传引导。加大电商扶贫的宣传力度,在报纸、电视、广播和网络等主流媒体上开辟专栏,进行跟踪式专项宣传报道。充分发挥微博、微信等新媒体的作用,灵活运用微博话题、微信栏目,对电商扶贫工作持续开展宣传报道。依托“四双”行动,充分发挥村级组织和群众在电商扶贫中的重要作用,尤其要及时总结和宣传推广电商扶贫工作中的好做法、好经验,营造电商扶贫的浓厚舆论氛围。   篇二:电商扶贫总结 宁都探索以电商扶贫推动老区振兴发展 宁都县是原中央苏区核心县,受交通区位、发展基础等因素制约,经济社会发展远远低于全省平均水平。针对这一现实,宁都县抢抓机遇,以电商产业发展为突破口,探索精准扶贫新机制,在促进新兴产业发展、帮助困难群众脱贫致富、引领县域经济转型升级等方面取得显著成效。得益于电商扶贫工作的深入推进,宁都县先后被列为全国创建革命老区扶贫攻坚示范区试点县、全国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试点县。专家认为,宁都县这一探索实践为贫困地区开展精准扶贫提供了有益借鉴。 电商挺进红土地 老区焕发新活力 宁都县赖村镇莲子村位于县城西南部24公里处,地理位置偏僻,是传统的农业村,人均耕地面积仅有0.7亩,经济条件较差。全村8800余人,有近三成都是贫困人口。长期以来,村里的青壮年大多背井离乡外出打工。 今年3月,村民宋建辉在驻村扶贫干部的帮助下,在村头开了个“农村E邮”便民服务站,让村民们体验到了电子商务带来的甜头。 莲子村年近六旬的贫困户宋有亭把自家产的毛芋仔拿到了服务站,“毛芋仔在市集上卖1.5元/斤,在网上能卖到3元/斤,价格翻了倍,前几天我刚卖出去20斤。”宋有亭说。 “服务站可以为村民提供网络代购、代销等服务,目前上线的农副产品有农家自产的土鸡蛋、红薯和芋头,以及野生茶菇、手工麦芽糖等。”宋建辉介绍说,开业一个多月来,服务站帮助村民代购代销270余笔,累计交易金额3600多元。 宋建辉经营的“农村E邮”便民服务站是宁都县与中国邮政联合打造的农村电商服务平台,这个平台可为村民开展农副产品代销、小额取款、代缴水电费、寄递服务、手机充值等业务。目前,宁都县已建成“农村E邮”村级服务站49个,计划今年建设100个点,覆盖全县所有乡镇。 除了“农村E邮”服务站之外,宁都县还与阿里巴巴集团合作,在县城建立县级运营中心,在乡村设立服务分中心或服务站,并在其相关电商平台开展宁都产品在线销售;与京东集团合作,建设宁都生鲜农业“京东产地直供”、“京东产地直发”电商基地;与飞天麦光光集团合作,建设乡级电商服务分中心4个、村级服务站21个。 “县、乡、村三级电商进农村服务网络的建设,打通了农业小生产与电商大市场的最后一公里。”宁都县商务局局长宁蔚生说,宁都县地处赣江源头,良好的生态环境孕育了众多独具特色的绿色无公害产品。有了电商平台,农村百姓可更加便利地外销本地农副产品,实现农副产品增值。 在宁都,“虎蛙稻”大米、宁都黄鸡、小布岩茶、宁都肉丸、大沽野生山茶油等土特产长期“深藏闺中”。如今,这些土特产品搭上了电商平台,“E路”畅销,日渐成为当地百姓脱贫致富的“摇钱树”。 据统计,目前宁都县所有土特产均已实现网上销售,全县有各类土特产网店近500家,已有81家农业企业、265家农民专业合作社抱团,辐射带动贫困群众800余人从事电商产业,从业人员人均可年增收6000元以上。 宁都县委书记王四华说,过去由于地处偏远、信息不畅,宁都农村优质的农产品难以走出深山拓展市场。电子商务大大缩短了农产品交易的.时空距离,对促进农产品销售、提升产业效益、激活农村市场、增加农民收入等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 扶持 孵化 服务走出电商扶贫路 “推进电子商务进农村,不仅要让农村因电商‘活’起来,更要让贫困群众因电商‘富’起来。” 王四华说,宁都县将电商产业发展与扶贫有机结合,探索精准扶贫工作新机制,借力电子商务帮助困难群众树立脱贫之志,掌握脱贫之技,实现脱贫致富。 今年18岁的廖竹生,出生在宁都县对坊乡一个贫困家庭,由于先天疾病,他的双手手腕无法伸直,属于三级肢体残疾。贫困的家境、残疾的身体曾经让他丧失了生活的希望。然而,廖竹生做梦都没有想到,如今他能坐在电脑前经营着一家属于自己的网店。 去年10月,廖竹生报名参加了宁都县电商产业园举办的免费电商培训班,随后在当地政府的帮扶下,开起了一家名叫“布潮行专柜”的布鞋分销网店。上个月,廖竹生的网店赚到了近3000元。“没有电商的发展,没有政府的帮扶,我都不知道该如何自食其力。”廖竹生说。 和廖竹生一样,越来越多的宁都贫困群众通过电子商务走上脱贫致富的道路,电子商务正在宁都城乡遍地开花。 作为深居赣南一隅的贫困地区,宁都县起初发展电子商务的氛围并不浓厚。当地干部群众反映,宁都电商产业之所以能在底子薄、起步晚的情况下快速推进、异军突起,关键在于当地党委政府对电商产业的高度重视、高位推动,通过政府引导、企业主体、市场运作的方式扶持电商、孵化电商、服务电商,使电商产业迅速崛起并成为扶贫攻坚的有力推手。 ——扶持电商。宁都县设立了电子商务专项发展资金,2014年县财政安排了800万元,重点扶持电商产业园发展壮大、电商企业做大做强及电商人才培育等,促进电商产业加速崛起。同时,宁都县出台了《关于加快电子商务产业发展的意见》、《宁都县电子商务产业发展的实施方案》、《宁都县电子商务发展扶持办法(试行)》,在用地保障、财政支持、税收扶持、价格优惠、金融服务等方面进行倾斜。 ——孵化电商。宁都县因地制宜,通过市场化手段,扶持全球十大网商——飞天麦光光集团利用企业现有厂房改造建设县电商孵化园,2014年9月在全省率先开园,当年就被评为省级电子商务示范基地。园内建有办公楼、仓储和人才公寓等4.1万余平方米。宁都县通过采取政府承租、企业建设和管理的模式,对入驻电商企业实行3年免租金、免水电费,有力地吸引县内外电子商务企业入园创业孵化,目前已有102家企业和商户入驻,从业人员超200人。 ——服务电商。宁都县通过电商孵化园的集聚效应,瞄准国内电商龙头企业招商,着力引进规模大、实力强的电商实体企业落户宁都,鼓励其在宁都建厂生产销售产品。对引进的大型电商企业实行“一事一议”的奖励政策,每年评选一批龙头示范企业,并对获得省、市示范称号的企业分别给予5万元、3万元奖励,促进有实力、有潜力的电商企业做大做强,推进示范企业在宁都“生根”。 电商扶贫的最终目的是要通过发展电子商务帮助贫困户实现减贫脱困。为此,宁都县设立电商扶贫产业专项发展资金,全力推进扶贫开发与电商发展相融合,积极探索精准扶贫和科学扶贫新载体。 据宁都县扶贫和移民办公室主任揭晓鸿介绍,宁都县从免费培训、扶贫贴息、小额信贷、信息服务等方面,全方位、多角度帮助贫困群体、残疾人从事电子商务,优先安置贫困户到电商产业园落户创业;广泛开展贫困户电商技能培训工作,开展贫困群体专题培训,提供“雨露计划”资金补助;鼓励电商龙头企业安排适当产品、适当岗位帮助低收入、残疾人群体实现就业。 飞天麦光光集团是一家从事孔明灯生产经营的企业,依托电子商务平台,这家公司把孔明灯销往全球80多个国家和地区,已连续多年蝉联孔明灯全球产销量第一。业务做大之后,集团董事长刘鹏飞在家乡宁都县田头镇开办了一家孔明灯线下加工厂,为周边乡镇提供了2000多个就业岗位。依靠孔明灯加工、包装等简单劳动,一些老弱病残、低保户等农村贫困人口,如今一个月也能拿到500元—1000元不等的收入,生活质量明显改善。 据统计,自电商扶贫开展以来,宁都县注册网店1000多个,有1000余人实现电商创业,提供电商就业岗位2000余个,2014年全县实现网络零售总额近6亿元,同比增长47%。 样本效应初显 发展亟待扶持 “宁都县顺应时代发展潮流,立足当地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探索实施以电子商务促进扶贫开发的新模式,引发了多重效应。”省社科院社会学研究所副研究员宋智勇认为,宁都县电商扶贫的探索与实践具有一定的样本意义,可为省内外其他贫困地区发展新兴产业、创新扶贫模式提供有益参考。 拓宽扶贫手段,增加农民收入。省社科院社会学研究所助理研究员涂龙峰说,电子商务是扶贫工作一个很好的突破口,受劳动力、地形、交通、区位、物流等因素制约,宁都这样的贫困地区发展其他产业较为困难,而电商可以快速把当地土特产优势转化出来,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 揭晓鸿表示,作为一种全新的扶贫模式,电商扶贫丰富了扶贫开发的方式和手段,把工业、农业、服务业等多个产业融入到扶贫链条中去,辐射和带动贫困群众脱贫致富,为扶贫开发工作提质增效注入了新的活力。 缩小城乡差距,融入“四化同步”。宋智勇等受访专家认为,发展电商扶贫不仅有利于助农增收脱贫,还能将扶贫工作融入到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信息化“四化同步”的进程中去,为改变城乡二元经济结构、打破地域发展不平衡创造条件。 宁蔚生说,随着电商扶贫的深入开展,宁都农村的通讯、物流、公路等设施都在逐步改善,加速了信息化和农业现代化进程。揭晓鸿则谈到,电商扶贫把贫困群众从传统的自然经济观念中解放了出来,极大地激发了他们脱贫致富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推动产业升级,助力经济转型。“电子商务给贫困地区带来了难得的发展机遇。”王四华分析说,发展电商可以把资源优势变成产业优势,扩大就业、促进生产、拉动消费,进而推动经济结构转型升级,实现贫困地区的自我造血功能。 通过发展电子商务,宁都县进一步做深做细做精农产品加工业,促进脐橙、黄鸡、白莲、茶叶、油茶等农业特色产业生产标准化、品牌化、规模化;工业方面,宁都全县已有10多家传统制造企业开展了电子商务业务,将“宁都制造”卖到了省内外;在第三产业方面,宁都立足客家文化优势,将孔明灯、十字绣、宁都剪纸等特色工艺品搬到了网上销售;此外,宁都县电商经济还带动了加工业和包装、仓储、物流等相关产业的发展。 宁都县一些电商企业从业人员指出,应当加大对农村电商人才的培养和储备,进一步降低企业融资成本和物流成本。当地扶贫干部表示,呼吁上级部门从全局出发,制订电商扶贫发展规划,设立电商扶贫专项资金,制订针对老区的电商扶贫优惠政策。有受访专家建议,国家、省、市可以甄选一些县(市),将其确定为电商扶贫综合试验区,先行先试,示范引领,从体制机制上健全完善电商扶贫新模式。 ;

二、大学生创业与电商扶贫?

电商扶贫总结 采取积极扶持措施,帮助贫困地区和贫困户致富,加快贫困地区的经济发展,对加强社会安定团结,以下就是我整理的电商扶贫总结范文,一起来看看吧! 篇一:电商扶贫总结 电商扶贫是国家“精准扶贫”十大工程之一,对于贫困户增收意义重大,作为扶贫部门更有必要、有责任把此项工作抓好抓实。为深入贯彻落实省、市、县《关于深入推进精准扶贫工作的实施意见》,加快电子商务扶贫步伐,探索精准扶贫新路径新模式。结合XX县政府关于加快电子商务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的精神,针对XX县贫困状况,如何利用电子商务工程支持XX县精准扶贫工作? 一、要确定目标任务 以全县321个建档立卡的行政村为单元,以73个贫困村和15个老区村为重点对象,以持续增加贫困群众收入为核心,扎实抓好党政推动、市场运作、基础配套、协会牵引、示范试点等关键环节的工作。2015—2017年,全县70%以上的贫困村实现利用电子商务销售当地特色产品,交易额年均增长20%以上,全县95%以上的行政村通固定和移动宽带。2018—2020年,全县贫困村基本普及电子商务应用,实现“三有一能”目标,即县有农村电子商务服务中心,乡有电子商务服务站,村有电子商务服务点,贫困户能通过电子商务销售自产产品、购买生产生活资料,交易额年均增长30%以上,全县贫困村宽带家庭普及率大幅提高,4G网络全面覆盖。 二、要采取可行措施 (一)建立行政推进体系。县、乡镇建立健全电商扶贫领导机构和工作机构,负责电商扶贫的方案设计、政策制定、协调指导、工作推进、检查考核等工作。层层成立电商协会,形成政府、协会、驻村工作队共同推进电商扶贫的工作机制。 (二)建立网店服务体系。完善县级电商服务中心、乡镇服务站和村服务点功能及配套设施,为贫困村和老区村网店开设和运营提供策划、培训、IT外包、美工、客服、代运营等专业服务,健全上下游服务链;建立电子商务创业园,为贫困村和老区村网商提供创业孵化服务。 (三)建立网货供应监管体系。按照规模化种植、标准化生产、商品化销售的要求,确定特色主业、主打产品,加工适宜网络销售的优质产品。扶持农产品加工企业通过产业化经营,带动贫困户从事网货生产,建立完善的供应体系。认证一批网货供应定点企业,为网店提供充足丰富的货源。加强农特产品网货监管,制定农特产品加工标准,指导企业、合作社和农户按标准种植、生产、加工、包装,从源头保证网货供应流通环节质量监管,建立网销产品质量追溯体系,对流通环节进行监测,杜绝质量隐患。 (四)建立网络物流体系。加快贫困村及老区村宽带建设,采取有线无线结合的办法,扩大网络覆盖面。支持快递物流企业在贫困村设立服务网点,鼓励发展面向乡村的“草根物流”,建立完善的物流体系,提高网货配送效率。 (五)建立人才培训体系。制定培训规划、方案,整合现有培训资源,构建由政府相关部门、社会团体、高等(职业)院校及电商龙头企业为主体的电商扶贫人才培训体系,实现电商扶贫管理人员和从业人员培训全覆盖。 (六)建立考核评价体系。围绕“三有一能”目标,建立电商扶贫统计通报制度,重点考核网店数量、销售量、交易额及带动贫困村、老区村、贫困户外销农特产品,以及帮助贫困户增收脱贫情况。 三、要抓好重点工作 (一)宽带网络建设。县工信委等有关部门按照“宽带中国”战略要求,研究制定加快农村信息基础设施建设的具体措施,推动光缆入乡、进村、到户,实现贫困村、老区村互联网全覆盖。 (二)物流快递支撑。通过物流补贴,税费减免等方式,鼓励和扶持物流企业在乡镇建立符合电商发展需要的物流配送门店,在贫困村、老区村建立快递服务点,开展集中收购、集中配送,到2017年实现物流快递乡镇基本覆盖,功能辐射到村。 (三)网店规模壮大。采取教育培训、资源投入、市场对接、政策支持、提供服务等方式方法,帮助贫困户开办网店,销售农产品。通过与当地电商龙头企业、网络经纪人、能人大户、专业协会开展贫困户网店“一对一“对接,帮助贫困户提高网店运营效益。对暂不具备开办网店条件的贫困村,鼓励乡镇干部、大学生村官、未就业大学生和贫困村在校大学生以及致富能人,在乡镇电商服务站、县电商服务中心或电商创业园内开设网店,代销农特产品。 (四)网络品牌培育。按照“一县一业”“一村一品”的原则,大力发展特色产业,培育特色品牌。支持农产品“地标保护”“绿色”“有机”“无公害”等资质的申报认证,加强特色产品品牌化建设,提升产品品质、价值和知名度。建立电商扶贫农特产品目录库,对全市优质特色农产品种养规模、产量产值、品质特色开展调查摸底统计,确定主导品牌,编制特色主导产品目录。引导支持每个乡镇至少培育一户特色农产品生产、加工、包装、销售龙头企业,进行认证挂牌管理和扶持。 (五)金融服务支撑。将电商扶贫纳入扶贫小额贷款支持范围,对开办网店、从事网货生产销售的贫困户和带动贫困户生产销售网货产品且效果明显(以销售贫困户产品为主)的企业和网店,给予免抵押、免担保、5万元以下、三年以内的小额信贷支持,政府按基准利率全额贴息。鼓励农村信用社、农村商业银行在乡镇设立服务网点,村设立金融服务代办点,改善农村网店支付、结算等金融服务条件。 (六)试点示范引领。按照全省贫困地区开展电商扶贫试点工作安排,尽快制定各县、乡镇电商扶贫路线图,确定时间表,高标准、高质量地做好试点工作。实施好国家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项目,做好省级电子商务示范县创建工作。积极争取与阿里巴巴集团“千县万村”、京东集团“千县燎原”和苏宁“农村电商”计划的对接,利用大平台提升我县电商扶贫质量水平。 四、要强化组织保障 (一)组织领导。电商扶贫工作实行“省上指导、市州协调、县负总责、乡村落实”的工作体制,在市、县电商扶贫推进领导小组领导下开展工作。各乡镇和贫困村、老区村为具体实施单位,要整合乡镇电商和扶贫工作力量,抓好电商扶贫各项工作的落实。贫困村、老区村“两委”班子、双联单位和驻村工作队要配合做好电商扶贫项目实施、政策宣传、组织培训和各项政策措施的落实工作。 (二)责任分工。扶贫部门负责贫困村、老区村、贫困户基本情况、需求清单和规划计划的制定,以及综合协调、进度通报、监督检查、年度考核等工作;商务部门负责做好电商大平台引进、本土平台培养、网货促销、物流配送、人才培训、业务指导和监督检查等工作;农牧部门负责建立覆盖全过程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制度,严格农业投入品管理,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考核评价制度等工作;农工办负责把电商扶贫作为驻村队和帮扶单位的一项重要职责,纳入驻村帮扶年度考核;工信等有关部门负责做好协调电信、移动、联通、铁塔、广电网络等企业加快贫困村宽带网络建设工作;工商、质监、食药监部门负责做好网上销售产品的资质认证、质量安全监管和诚信体系建设,加大网络市场监管力度等工作;财政部门负责做好电商扶贫配套资金保障工作,制定出台财政奖励扶持办法。 (三)技能培训。以县为主体,做好电商扶贫的系统培训和专项培训。把电商扶贫培训纳入“两后生”培训范围,列入年度计划,加大培训力度。采取“走出去”与“引进来”、课堂教学与现场观摩、专家理论讲解与店主现身说法相结合等多种形式开展培训,务求培训效果,提高培训质量。以县(区)为主体,加强对网店经营者的专业培训,重点对网上开店、网店装修、客服、运营推广、产品拍照美化及店铺管理维护工具等操作技能进行培训,帮助掌握利用电子商务销售产品的一般流程,并能独立运用电子商务平台开展业务,确保每个贫困村、老区村至少培训2名电商应用人才。 (四)考核奖惩。商务、扶贫等部门要建立健全电商扶贫部门协作机制,对电商扶贫工作进行季度检查、半年通报、年底考核,推动各项重点工作任务落实。每年评选表彰一批全市电商扶贫成效突出的“明星网店”和“诚信网店”,给予奖励;对销售假冒伪劣产品、损害定西电商扶贫形象的行为,采取行政、经济、法律等手段予以惩罚。 (五)宣传引导。加大电商扶贫的宣传力度,在报纸、电视、广播和网络等主流媒体上开辟专栏,进行跟踪式专项宣传报道。充分发挥微博、微信等新媒体的作用,灵活运用微博话题、微信栏目,对电商扶贫工作持续开展宣传报道。依托“四双”行动,充分发挥村级组织和群众在电商扶贫中的重要作用,尤其要及时总结和宣传推广电商扶贫工作中的好做法、好经验,营造电商扶贫的浓厚舆论氛围。   篇二:电商扶贫总结 宁都探索以电商扶贫推动老区振兴发展 宁都县是原中央苏区核心县,受交通区位、发展基础等因素制约,经济社会发展远远低于全省平均水平。针对这一现实,宁都县抢抓机遇,以电商产业发展为突破口,探索精准扶贫新机制,在促进新兴产业发展、帮助困难群众脱贫致富、引领县域经济转型升级等方面取得显著成效。得益于电商扶贫工作的深入推进,宁都县先后被列为全国创建革命老区扶贫攻坚示范区试点县、全国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试点县。专家认为,宁都县这一探索实践为贫困地区开展精准扶贫提供了有益借鉴。 电商挺进红土地 老区焕发新活力 宁都县赖村镇莲子村位于县城西南部24公里处,地理位置偏僻,是传统的农业村,人均耕地面积仅有0.7亩,经济条件较差。全村8800余人,有近三成都是贫困人口。长期以来,村里的青壮年大多背井离乡外出打工。 今年3月,村民宋建辉在驻村扶贫干部的帮助下,在村头开了个“农村E邮”便民服务站,让村民们体验到了电子商务带来的甜头。 莲子村年近六旬的贫困户宋有亭把自家产的毛芋仔拿到了服务站,“毛芋仔在市集上卖1.5元/斤,在网上能卖到3元/斤,价格翻了倍,前几天我刚卖出去20斤。”宋有亭说。 “服务站可以为村民提供网络代购、代销等服务,目前上线的农副产品有农家自产的土鸡蛋、红薯和芋头,以及野生茶菇、手工麦芽糖等。”宋建辉介绍说,开业一个多月来,服务站帮助村民代购代销270余笔,累计交易金额3600多元。 宋建辉经营的“农村E邮”便民服务站是宁都县与中国邮政联合打造的农村电商服务平台,这个平台可为村民开展农副产品代销、小额取款、代缴水电费、寄递服务、手机充值等业务。目前,宁都县已建成“农村E邮”村级服务站49个,计划今年建设100个点,覆盖全县所有乡镇。 除了“农村E邮”服务站之外,宁都县还与阿里巴巴集团合作,在县城建立县级运营中心,在乡村设立服务分中心或服务站,并在其相关电商平台开展宁都产品在线销售;与京东集团合作,建设宁都生鲜农业“京东产地直供”、“京东产地直发”电商基地;与飞天麦光光集团合作,建设乡级电商服务分中心4个、村级服务站21个。 “县、乡、村三级电商进农村服务网络的建设,打通了农业小生产与电商大市场的最后一公里。”宁都县商务局局长宁蔚生说,宁都县地处赣江源头,良好的生态环境孕育了众多独具特色的绿色无公害产品。有了电商平台,农村百姓可更加便利地外销本地农副产品,实现农副产品增值。 在宁都,“虎蛙稻”大米、宁都黄鸡、小布岩茶、宁都肉丸、大沽野生山茶油等土特产长期“深藏闺中”。如今,这些土特产品搭上了电商平台,“E路”畅销,日渐成为当地百姓脱贫致富的“摇钱树”。 据统计,目前宁都县所有土特产均已实现网上销售,全县有各类土特产网店近500家,已有81家农业企业、265家农民专业合作社抱团,辐射带动贫困群众800余人从事电商产业,从业人员人均可年增收6000元以上。 宁都县委书记王四华说,过去由于地处偏远、信息不畅,宁都农村优质的农产品难以走出深山拓展市场。电子商务大大缩短了农产品交易的.时空距离,对促进农产品销售、提升产业效益、激活农村市场、增加农民收入等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 扶持 孵化 服务走出电商扶贫路 “推进电子商务进农村,不仅要让农村因电商‘活’起来,更要让贫困群众因电商‘富’起来。” 王四华说,宁都县将电商产业发展与扶贫有机结合,探索精准扶贫工作新机制,借力电子商务帮助困难群众树立脱贫之志,掌握脱贫之技,实现脱贫致富。 今年18岁的廖竹生,出生在宁都县对坊乡一个贫困家庭,由于先天疾病,他的双手手腕无法伸直,属于三级肢体残疾。贫困的家境、残疾的身体曾经让他丧失了生活的希望。然而,廖竹生做梦都没有想到,如今他能坐在电脑前经营着一家属于自己的网店。 去年10月,廖竹生报名参加了宁都县电商产业园举办的免费电商培训班,随后在当地政府的帮扶下,开起了一家名叫“布潮行专柜”的布鞋分销网店。上个月,廖竹生的网店赚到了近3000元。“没有电商的发展,没有政府的帮扶,我都不知道该如何自食其力。”廖竹生说。 和廖竹生一样,越来越多的宁都贫困群众通过电子商务走上脱贫致富的道路,电子商务正在宁都城乡遍地开花。 作为深居赣南一隅的贫困地区,宁都县起初发展电子商务的氛围并不浓厚。当地干部群众反映,宁都电商产业之所以能在底子薄、起步晚的情况下快速推进、异军突起,关键在于当地党委政府对电商产业的高度重视、高位推动,通过政府引导、企业主体、市场运作的方式扶持电商、孵化电商、服务电商,使电商产业迅速崛起并成为扶贫攻坚的有力推手。 ——扶持电商。宁都县设立了电子商务专项发展资金,2014年县财政安排了800万元,重点扶持电商产业园发展壮大、电商企业做大做强及电商人才培育等,促进电商产业加速崛起。同时,宁都县出台了《关于加快电子商务产业发展的意见》、《宁都县电子商务产业发展的实施方案》、《宁都县电子商务发展扶持办法(试行)》,在用地保障、财政支持、税收扶持、价格优惠、金融服务等方面进行倾斜。 ——孵化电商。宁都县因地制宜,通过市场化手段,扶持全球十大网商——飞天麦光光集团利用企业现有厂房改造建设县电商孵化园,2014年9月在全省率先开园,当年就被评为省级电子商务示范基地。园内建有办公楼、仓储和人才公寓等4.1万余平方米。宁都县通过采取政府承租、企业建设和管理的模式,对入驻电商企业实行3年免租金、免水电费,有力地吸引县内外电子商务企业入园创业孵化,目前已有102家企业和商户入驻,从业人员超200人。 ——服务电商。宁都县通过电商孵化园的集聚效应,瞄准国内电商龙头企业招商,着力引进规模大、实力强的电商实体企业落户宁都,鼓励其在宁都建厂生产销售产品。对引进的大型电商企业实行“一事一议”的奖励政策,每年评选一批龙头示范企业,并对获得省、市示范称号的企业分别给予5万元、3万元奖励,促进有实力、有潜力的电商企业做大做强,推进示范企业在宁都“生根”。 电商扶贫的最终目的是要通过发展电子商务帮助贫困户实现减贫脱困。为此,宁都县设立电商扶贫产业专项发展资金,全力推进扶贫开发与电商发展相融合,积极探索精准扶贫和科学扶贫新载体。 据宁都县扶贫和移民办公室主任揭晓鸿介绍,宁都县从免费培训、扶贫贴息、小额信贷、信息服务等方面,全方位、多角度帮助贫困群体、残疾人从事电子商务,优先安置贫困户到电商产业园落户创业;广泛开展贫困户电商技能培训工作,开展贫困群体专题培训,提供“雨露计划”资金补助;鼓励电商龙头企业安排适当产品、适当岗位帮助低收入、残疾人群体实现就业。 飞天麦光光集团是一家从事孔明灯生产经营的企业,依托电子商务平台,这家公司把孔明灯销往全球80多个国家和地区,已连续多年蝉联孔明灯全球产销量第一。业务做大之后,集团董事长刘鹏飞在家乡宁都县田头镇开办了一家孔明灯线下加工厂,为周边乡镇提供了2000多个就业岗位。依靠孔明灯加工、包装等简单劳动,一些老弱病残、低保户等农村贫困人口,如今一个月也能拿到500元—1000元不等的收入,生活质量明显改善。 据统计,自电商扶贫开展以来,宁都县注册网店1000多个,有1000余人实现电商创业,提供电商就业岗位2000余个,2014年全县实现网络零售总额近6亿元,同比增长47%。 样本效应初显 发展亟待扶持 “宁都县顺应时代发展潮流,立足当地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探索实施以电子商务促进扶贫开发的新模式,引发了多重效应。”省社科院社会学研究所副研究员宋智勇认为,宁都县电商扶贫的探索与实践具有一定的样本意义,可为省内外其他贫困地区发展新兴产业、创新扶贫模式提供有益参考。 拓宽扶贫手段,增加农民收入。省社科院社会学研究所助理研究员涂龙峰说,电子商务是扶贫工作一个很好的突破口,受劳动力、地形、交通、区位、物流等因素制约,宁都这样的贫困地区发展其他产业较为困难,而电商可以快速把当地土特产优势转化出来,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 揭晓鸿表示,作为一种全新的扶贫模式,电商扶贫丰富了扶贫开发的方式和手段,把工业、农业、服务业等多个产业融入到扶贫链条中去,辐射和带动贫困群众脱贫致富,为扶贫开发工作提质增效注入了新的活力。 缩小城乡差距,融入“四化同步”。宋智勇等受访专家认为,发展电商扶贫不仅有利于助农增收脱贫,还能将扶贫工作融入到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信息化“四化同步”的进程中去,为改变城乡二元经济结构、打破地域发展不平衡创造条件。 宁蔚生说,随着电商扶贫的深入开展,宁都农村的通讯、物流、公路等设施都在逐步改善,加速了信息化和农业现代化进程。揭晓鸿则谈到,电商扶贫把贫困群众从传统的自然经济观念中解放了出来,极大地激发了他们脱贫致富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推动产业升级,助力经济转型。“电子商务给贫困地区带来了难得的发展机遇。”王四华分析说,发展电商可以把资源优势变成产业优势,扩大就业、促进生产、拉动消费,进而推动经济结构转型升级,实现贫困地区的自我造血功能。 通过发展电子商务,宁都县进一步做深做细做精农产品加工业,促进脐橙、黄鸡、白莲、茶叶、油茶等农业特色产业生产标准化、品牌化、规模化;工业方面,宁都全县已有10多家传统制造企业开展了电子商务业务,将“宁都制造”卖到了省内外;在第三产业方面,宁都立足客家文化优势,将孔明灯、十字绣、宁都剪纸等特色工艺品搬到了网上销售;此外,宁都县电商经济还带动了加工业和包装、仓储、物流等相关产业的发展。 宁都县一些电商企业从业人员指出,应当加大对农村电商人才的培养和储备,进一步降低企业融资成本和物流成本。当地扶贫干部表示,呼吁上级部门从全局出发,制订电商扶贫发展规划,设立电商扶贫专项资金,制订针对老区的电商扶贫优惠政策。有受访专家建议,国家、省、市可以甄选一些县(市),将其确定为电商扶贫综合试验区,先行先试,示范引领,从体制机制上健全完善电商扶贫新模式。 ;

三、关于江西省宁都县公安局有哪些人员呢

局党委书记、局长管长达:主管局党委全面工作,兼管交警大队、局财务工作。

局党委副书记、政委雷继红:协助局党委书记、局长,主管全局思想政治工作;分管队伍建设、党建、政工、看守所、拘留所、武警中队工作。

局党委委员、副政委廖久勇:协助局党委书记、局长,分管国保、法制、森林公安工作;协助政委抓好全局民警思想政治和队伍建设工作;挂点联系固村、固厚、田埠派出所工作。

局党委委员、副局长黄锋常:协助局党委书记、局长,主管交警大队工作;挂点联系黄陂、钓峰、蔡江、大沽、小布派出所工作。

局党委委员、副政委赖水生:协助局党委书记、局长,分管户政、宣传、普法、精神文明、计划生育、老干部、共青团、妇委会、体协工作;协助政委抓好全局民警思想政治和队伍建设工作;挂点联系会同、湛田派出所工作。

局党委委员、副局长张前赟:协助局党委书记、局长,分管指挥中心、经济犯罪侦查、办公室工作;挂点联系赖村、青塘派出所工作。

局党委委员、副局长李兴华:协助局党委书记、局长,分管刑事侦察、巡逻大队工作;挂点联系洛口、东韶、肖田派出所工作。

局党委委员、副局长李小华:协助局党委书记、局长,分管治安、消防工作;挂点联系长胜、对坊、黄石派出所工作。

局党委委员、纪委书记曾国辉:协助局党委书记、局长,主管纪检工作;分管监察、督察、信访、后勤装备工作;协助政委抓好全局民警思想政治和队伍建设工作;挂点联系石上、安福、东山坝派出所工作。

局党委委员、副局长谌能中:协助局党委书记、局长,主管梅江分局工作。

局党委委员、工会主席张前伟:协助局党委书记、局长,主管工会、政工科工作;挂点联系竹笮、田头派出所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