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锡名人有哪些?
无锡名人有:
1、华笃安:
华笃安,字国良,著名文物收藏家;江苏无锡人。著名印章、尺牍收藏家;早年为实业家,常州大成纱厂厂长。建国后任上海安达纺织股份有限公司代理经理、副总经理,上海棉纺织工业公司基原室副主任。华笃安先生广泛搜求明清篆刻流派印章及明清尺牍,藏品极为丰富。
2、华君武:
华君武,祖籍江苏无锡荡口,出生杭州;中国著名漫画家;1938年到达延安,华君武从事抗日宣传并为《解放日报》画时事漫画;1940年4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49年12月华君武历任《人民日报》美术组组长、《人民文学》美术顾问。
3、王选:
王选江苏无锡人,出生于上海,计算机文字信息处理专家,计算机汉字激光照排技术创始人,当代中国印刷业革命的先行者,被称为“汉字激光照排系统之父”,被誉为“有市场眼光的科学家”。
4、孙冶方:
孙冶方原名薛萼果,化名宋亮、孙宝山、叶非木、勉之等,无锡玉祁镇人,模范共产党员,著名经济学家,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孙冶方经济科学奖于1985年开始设立和评选,每两年评选、颁发一次,是迄今为止中国经济学界的最高奖。
5、顾宪成:
顾宪成==,字叔时,号泾阳,因创办东林书院而被人尊称“东林先生”。明代思想家,东林党领袖。江苏无锡人,在万历八年=中进士后历任京官,授户部主事。
无锡名人介绍
[编辑本段]生平
阿炳,原名华彦钧,民间音乐家。生于清光绪十九年(1893),江苏无锡人。后双目失明。其父华清和为无锡城中三清殿道观雷尊殿的当家道士,擅长道教音乐。华彦钧幼丧母,由同族婶母扶养。8岁随父在雷尊殿当小道士。开始在私塾读了3年书,后从父学习鼓、笛、二胡、琵琶等乐器。12岁已能演奏多种乐器,并经常参加拜忏、诵经、奏乐等活动。他刻苦钻研,精益求 精,并广泛吸取民间音乐的曲调,冲破道教音乐的束缚。18岁时被无锡道教音乐界誉为演奏能手。
22岁时父亲去世,他继为雷尊殿的当家道士。后因交友不慎,沾染上娼、吸毒的恶习,34岁时双目先后失明。为谋生计,他身背琵琶、胡琴,走上街头,自编自唱,说唱新闻,沦为街头艺人。40岁时,与寡妇董彩娣同居。每天下午在崇安寺三万昌茶馆门前围场演唱。他敢于切中时弊,抨击社会黑暗,用人们喜闻乐见的说唱形式吸引听众。一二八事变发生后,他又编唱《十九路军在上海英勇抗击敌寇》的新闻,并用二胡演奏《义勇军进行曲》。在抵制日货的运动中,他用富有激情的语言激发人们的爱国热忱。他的许多新闻唱出了群众的心声,深得一般市民的喜爱。每天晚上还走街串巷,手操二胡,边走边拉,声调感人。蜚声国际乐坛的《二泉映月》,就是这一时期创作的。日军侵占无锡后,阿炳和董彩娣一同到双方老家避难。不久赴上海,在昆曲班仙霓社担任琴师,弹奏三弦,并在电影《七重天》中担任表演群众角色盲人。这时他创作的《听松》,是一首气魄豪迈、情感充沛的二胡独奏曲,倾吐着不愿当亡国奴的爱国主义热情。民国28年重返锡城,再操旧业。他每天上午去茶馆搜集各种新闻,回来构思创作,下午在崇安寺茶馆门前演唱;夜间在街上拉着二胡,演奏他创作的《寒春风曲》。他的琴艺十分高超,可将琵琶放置在头顶上弹奏,还可以用二胡模仿男女老少说话、叹息、欢笑以及鸡鸣狗叫的声音。抗日战争胜利后,曾禁止他在崇安寺的固定场所说唱新闻。民国36年,他肺病发作,卧床吐血,从此不再上街卖艺,在家以修理胡琴为业,艰难度日。
1949年7月23日无锡解放,阿炳和他的《二泉映月》等乐曲获得新生。1950年暑期,中央音乐学院师生为了发掘、研究和保存民间音乐,委托杨荫浏教授等专程到无锡为他录制《二泉映月》《听松》《寒春风曲》3首二胡曲和《大浪淘沙》《龙船》《昭君出塞》3首琵琶曲。
1950年12月4日阿炳病逝,终年57岁。
阿炳的一生如戏剧般充满情节的跌宕。据说他生平唯一留存下来的影像,只有一张日伪统治无锡时期“良民证”上的标准照。相片里那个带着盲人眼镜,形容枯瘦的中年人,在一顶破毡帽下面的面孔,透着生活的艰难和沧桑。也许命运给阿炳的磨难,正是成就他那些动人心魄乐曲的缘由。这个华彦钧的私生子,生来就被剥夺了家庭慈爱的权利。当他的生母无奈地以结束自己的生命来抵抗世俗的歧视,这个孩子性格中一些隐秘的部分已经可见端倪。在外寄养几年的少年回归生父华清和的身边,他的眼光所见之处,也许有更多的是不解的疑惑。我从资料中知道,他是叫着“师傅”来到当道士的父亲身旁。华清河自号雪梅,精通各种乐器。阿炳勤学苦练,不久就熟练地掌握了二胡、三弦、琵琶和笛子等多种乐器的演奏技艺。此刻阿炳还当自己只是个蒙受好心人照料的孤儿。然而当他长到21岁时,阿炳突然在华清和因病去世前明白了自己的身世。
往后的日子说来也令人唏嘘。无锡城中道观洞虚宫里雷尊殿的新任当家道士华彦钧似乎放任自流,吃喝嫖赌甚至吸食鸦片。荒唐的生活带来荒唐的结果:因为梅毒侵害他瞎了眼睛,丧失对道观的控制。流落街头后,族人安排江阴的农村寡妇董彩娣来照顾他。世事就是这样矛盾。痛苦绝望中的阿炳没有破罐子破摔。再往后的日子里,一个说唱时事,在街头卖艺,以“瞎子阿炳”闻名的创作型民间艺人新生了。有一篇当时见证人的回忆文章说,日本人侵占无锡后,阿炳和董彩娣曾外出避难,在上海的昆曲班仙霓社担任弹奏三弦的琴师,其间甚至还在当时拍摄的电影《七重天》里表演了一个群众角色。
阿炳在这个卖艺为生的时期创作了他最为动人的乐曲。围绕二胡曲《二泉映月》的流传有许多故事,我在偶然中读到其一个,说南京师范大学教授黎松寿孩童时期和阿炳是邻居,少年时喜好二胡,在演奏技法上常常得到阿炳的点拨。后来他考上了南京艺术学院民乐系。一天天很冷,他在老师琴房外活动手指,随手拉了支阿炳教他的乐曲。一曲终了,过来一个人讯问他拉的是什么曲子。老师告诉他,这位问他的先生是从中央音乐学院来的杨荫浏教授。黎松寿说这乐曲是家乡一个民间艺人教的,没名字。杨荫浏说这曲子好,还说他们正在收集民乐,要用刚从国外进口的钢丝录音机录下这样好的民间音乐。黎松寿和杨教授约好,回到家乡一直等到9月份,杨荫浏和曹安和两位教授才来到无锡。这次他们带来的任务是录制无锡的道教音乐。等录完这些道教音乐,黎松寿坚持请他们去录阿炳的乐曲。等阿炳拉完一曲,杨荫浏教授轻声问这曲子的名字,阿炳说没名字。杨教授说没名字不行,要想一个。阿炳接着说那就叫《二泉印月》吧。杨教授又说,《印月》这名字跟广东音乐重了,要不叫映月,无锡有映山湖么。
对这件事情,黎松寿先生在他的回忆文章里说:1950年9月20日,我和妻子陪着杨荫浏、曹安和两位先生找阿炳录音,那天一直录到晚上7点半才结束。录音的时候,阿炳因为身体很不好,手劲也不够,琴也是临时找的,所以录音保存下来的《二泉映月》并不是效果最好的。阿炳的最后一次演出是1950年9月25日,也就是录音后的第5天,好像是无锡牙医协会成立大会的文艺演出。阿炳支撑着病体出门,由于他走得慢,到会场时演出都快结束了。我扶着阿炳走上舞台,坐在话筒前面。这是阿炳平生第一次面对话筒演出,也是惟一的一次。阿炳一开始是弹琵琶,后来台下有人叫着要阿炳拉二胡,我和妻子就叫阿炳注意身体,不要拉。阿炳说了一句:“我给无锡的乡亲拉琴,拉死也甘心。”接着就拉起了他不知拉了多少遍的《二泉映月》。我记得满场都是人,连窗户上也站满了人。演出结束的时候,台下掌声和叫好声不断,阿炳听见就脱下头上的帽子点头示意。那次演出后的第3天,阿炳就去世了。
80多年前,无锡街道的上空常常飘扬着阿炳卖艺乞讨所奏响的琴声。他的即兴演奏,不仅成就了《二泉映月》这支自述式的悲歌,更主要的是它摆脱了那种赏玩式的心态,上升为一种与我同在的共命运感。对人世的关怀,对自我的思考,以及遭受的磨难,使一些人很容易地把他和贝多芬相提并论。不是说人活着多么艰难,或者古人挂在嘴边的“天降将大任于斯人”,而是真切的自己的行为。一部伟大的作品是一部心灵史,它折射了人之所以要站立的原因。我在阿炳音乐里常常感觉到的,在那一瞬间,就是能分清许多是非。我记忆里有过一段介绍日本指挥家小泽征尔的文字,说他在第一次听到《二泉映月》这首乐曲时流着眼泪告诉别人:“像这样的乐曲应该跪下来听。”
阿炳因为1950年那次录音保留了他创作的六首乐曲:即今天已为世人所熟知的二胡曲《二泉映月》《听松》《寒春风曲》,琵琶曲《大浪淘沙》《龙船》《昭君出塞》。这是一件万幸的事情。作为民间艺人,他艰苦的一生也许只是有史以来无数血泪人生其中的一次。幸好他有了一个机会,不仅能够用自己的双手,用音符来表达,还能借助音乐这种工具来感染其他的心灵。
[编辑本段]轶闻趣事
人们称阿炳是三不穷:人穷志不穷(不怕权势);人穷嘴不穷(不吃白食);人穷名不穷(正直)。
在无锡城里,有个地主强奸家中的一个13岁丫头,阿炳知道后,马上把此事编词演唱,揭露地主的罪恶之举,激起民愤,吓得那个地主外逃好几个月都不敢回家。
有一次,国民党军阀汤恩伯要阿炳给他的十三姨太唱生日堂会,阿炳断然拒绝,遭到一顿毒打,可阿炳毫不屈服,并编了唱词,拉起二胡痛骂他们。
抗战时期,日寇占领无锡,一个叫章士钧的人当了汉奸,阿炳知道后,就编词骂他,又遭到一顿毒打。后来,这个汉奸被日本人杀了,阿炳拍手称快,并编了一首《汉奸的下场》沿街演唱,无锡人士无不叫好。
[编辑本段]音乐作品
江苏无锡惠山泉,世称“天下第二泉”。以“二泉映月”为乐曲命名,不仅将人引入夜阑人静、泉清月冷的意境,听毕全曲,更犹如见其人——一个刚直顽强的盲艺人在向人们倾吐他坎坷的一生。
继短小的引子之后,旋律由商音上行至角,随后在徵、角音上稍作停留,以宫音作结,呈微波形的旋律线,恰似作者端坐泉边沉思往事(片段1)。第二乐句只有两个小节,在全曲中共出现六次。它从第一乐句尾音的高八度音上开始。围绕宫音上下回旋,打破了前面的沉静,开始昂扬起来,流露出作者无限感慨之情(片段2)。 进入第三句时,旋律在高音区上流动,并出现了新的节奏因素,旋律柔中带刚,情绪更为激动。主题从开始时的平静深沉逐渐转为激动昂扬,深刻地揭示了作者内心的生活感受和顽强自傲的生活意志。他在演奏中绰注的经常运用,使音乐略带几分悲恻的情绪,这是一位饱尝人间辛酸和痛苦的盲艺人的感情流露。
全曲将主题变奏五次,随着音乐的陈述、引伸和展开,所表达的情感得到更加充分的抒发。其变奏手法,主要是通过句幅的扩充和减缩,并结合旋律活动音区的上升和下降,以表现音乐的发展和迂回前进。它的多次变奏不是表现相对比的不同音乐情绪,而是为了深化主题,所以乐曲塑造的音乐形象是较单一集中的。全曲速度变化不大,但其力度变化幅度大,从pp至ff。每逢演奏长于四分音符的乐音时,用弓轻重有变,忽强忽弱,音乐时起时伏,扣人心弦。
华彦钧墓 华彦钧墓,一名阿炳墓。位于无锡市锡惠公园内惠山东麓映山湖边。华彦钧,即“瞎子阿炳”,民间音乐家,1950年12月病殁,葬无锡西郊璨山脚下“一和山房”道士墓。1979年5月,墓遭破坏,由无锡市博物馆原地拾骨,于1983年迁葬惠山东麓、二泉之南现址。墓地面积742平方米,主体由墓墙和翼墙组成,状如音乐台;旧墓碑现藏市博物馆,彩墓碑由中国音乐研究所、无锡市文联立,杨荫浏书,墓前瞎子阿炳铜像,由钱绍武雕塑。
1986年由无锡市人民政府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编辑本段]二泉映月
《二泉映月》,阿炳的代表作。阿炳经常在无锡二泉边拉琴,创作此曲时已双目失明,据阿炳的亲友和邻居们回忆,阿炳卖艺一天仍不得温饱,深夜回归小巷之际,常拉此曲,凄切哀怨,尤为动人。
阿炳的朋友陆墟曾这样描写过阿炳拉奏《二泉映月》时的情景:“大雪象鹅毛似的飘下来,对门的公园,被碎石乱玉,堆得面目全非。凄凉哀怨的二胡声,从街头传来……只见一个蓬头垢面的老媪用一根小竹竿牵着一个瞎子在公园路上从东向西而来,在惨淡的灯光下,我依稀认得就是阿炳夫妇俩。阿炳用右胁夹着小竹竿,背上背着一把琵琶,二胡挂在左肩,咿咿呜呜地拉着,在淅淅疯疯的飞雪中,发出凄厉欲绝的袅袅之音。”
这首曲子开始并无标题,阿炳常在行街穿巷途中信手拉奏,卖艺时并未演奏此曲,阿炳曾把它称做“自来腔”,他的邻居们都叫它《依心曲》,后来在杨荫浏、曹安和录音时联想到无锡著名景点“二泉”而命名为《二泉映月》(江苏无锡惠山泉,世称“天下第二泉”),这时方定下曲谱。贺绿汀曾说:“《二泉映月》这个风雅的名字,其实与他的音乐是矛盾的。与其说音乐描写了二泉映月的风景,不如说是深刻地抒发了瞎子阿炳自己的痛苦身世。”
1950年深秋,在无锡举行的一次音乐会上,阿炳首次也是最后一次演奏此曲,博得观众经久不息的掌声;1951年,天津人民广播电台首次播放此曲;1959年10周年国庆时,中国对外文化协会又将此曲作为我国民族音乐的代表之一送给国际友人。从此,此曲在国内外广泛流传,并获得很高评价。1985年,此曲在美国被灌成唱片,并在流行全美的十一首中国乐曲中名列榜首。
后来,彭修文将此曲改编成民族器乐合奏曲;吴祖强改编成弦乐合奏曲;丁芷诺、何占豪改编为小提琴独奏曲;丁善德改编成弦乐四重奏等等。中国唱片社曾将阿炳于1950年夏演奏此曲的钢丝录音制成唱片,畅销海内外。
这首乐曲自始至终流露的是一位饱尝人间辛酸和痛苦的盲艺人的思绪情感,作品展示了独特的民间演奏技巧与风格,以及无与伦比的深邃意境,显示了中国二胡艺术的独特魅力,它拓宽了二胡艺术的表现力,获“20世纪华人音乐经典作品奖”。
[编辑本段]乐曲《二泉映月》定名经过
1950年中央音乐学院杨荫浏、曹安和教授专程来无锡为阿炳演奏录音,当时参加录音的还有祝世匡老先生。
祝世匡曾在无锡报发表过《乐曲〈二泉映月〉定名经过》一文,他在文中写道:“录音后,杨先生问阿炳这支曲子的曲名时,阿炳说:‘这支曲子是没有名字的,信手拉来,久而久之,就成了现在这个样子。’杨先生又问:‘你常在什么地方拉?’阿炳回答:‘我经常在街头拉,也在惠山泉庭上拉。’杨先生脱口而出。‘那就叫《二泉》吧!’我说:‘光《二泉》不像个完整的曲名,粤曲里有首《三潭印月》,是不是可以称它为《二泉印月》呢?’杨先生说:‘印字是抄袭而来,不够好,我们无锡有个映山河,就叫它《二泉映月》吧。’阿炳当即点头同意。《二泉映月》的曲名就这样定了下来。
无锡二泉池设有漪澜堂,二泉亭等建筑。农历每月望日前后,月恋水,水怀月,同辉水韵。佳景天成。
无锡的名人有哪些
徐悲鸿 华彦钧 刘半农 刘天华 缪荃孙 孙毓修
钱钟书 陈瘦竹 杨荫浏 顾景舟 张光宇 张正宇
贺天健 钱瘦铁 胡汀鹭 秦古柳 钱松岩 诸健秋
科教类
唐文治 杨荫榆 钱 穆 俞庆棠 钱基博 顾毓琇
钱钟韩 钱伟长 钱临照 孙毓棠 唐照千 孙克定
刘操南 冯焕文
工商类
荣宗敬 荣德生 唐星海 唐翔千 唐英年 杨翰西 王禹卿
薛明剑 华绎之 荣智健 荣智雯 荣毅仁
无锡籍将军
钱树根 臧 穗 糜振玉 朱增泉 包富红 王锡仁
王普丰 陈章元 吴炳兴 殷宝洪 冯金茂 蒋文郁
王祖敏 邓铜山 史祥彬 华钟亮 杜云生 张纪根
无锡籍院士
陈 新 顾夏声 陈太一 周 镜 钱伟长 周培源 史绍熙
钱保功 王补宣 承淡安 顾真安 唐西生 王 选 陈厚群
季国标 吴中如 许健民 林 华 蒋新松 陈德仁 吴中伟
文体类
蔡振华,丁俊晖,卞兰,葛飞
详写一个
薛福成,字叔耘,清道光十八年(1838年)三月十八日生,祖居无锡 县西漳寺头,后迁城内前西溪。父薛湘,道光年间举人,官至郇州知府。薛福成于咸丰八年(1858年)中秀才。咸丰十年撰写《选举论》上、中两篇,揭露科举制度的种种弊端,要求加以改变,以利于振文风、兴士气、选人才。同治三年(1864年)入曾国藩幕。在入幕前,他曾向曾国藩呈递万言书,提出养人才、广垦田、兴屯政、治捻军、澄吏治、厚民生、筹海防、挽时变8项施政方略。曾国藩大加奖誉,为“曾门四弟子”之一。
同治六年,列江南乡试副榜。同治十一年曾国藩死,他往苏州书局任职。光绪元年(1875 年),得悉朝廷下沼“博采谎言,用资治理”,便写《应诏陈言》一疏,其中包括《治平六策》和《海防密议十条》,请山东巡抚丁宝桢代为上奏,被清廷采纳。此时他声名鹊起,为洋务派所瞩目。就在这一年下半年,薛福成入李鸿章幕。面对严重的民族危机,他苦思富国强兵之法,于光绪五年写出了《筹洋刍议》,提出修改不平等条约、加强北方边防及以“官督商办”和私人集资的方法兴办工商实业等建议,为 洋务运动提供了理论依据。
光绪十年初夏,薛福成出任浙江宁绍道台。其时爆发中法战争,浙江沿海成为军事重地,他奉令综理营务,会同提督欧阳利见等官员在宁波、镇海等沿江沿海一带加强战备,严阵以待。次年多次打退来犯的法舰,击伤法将孤拔,挫败法军登陆浙江的企图,因功被授予布政使之职。为巩固浙江海防,他又建议并主持修筑笠山、招宝山、金鸡山等处炮台,历时4年完成。光绪十四年升任湖南按察使,次年改任出使英、法、意、比4 国大臣。光绪十六年一月率使团启程赴欧洲。在欧洲期间,薛福成认真考察英、法、意、比、俄等国的政治、经济、文化、军事情况,对西方各国的“君民共主”、“富民之术”大为赞赏,主张向西方学习,实行君主立宪,支持私人兴办工商实业,设立新式学堂以进行近代文化技术教育。他又认为人口增长太快是贫困的原因之一。为减轻人口压力,
他主张鼓励民众出洋谋生。在考察中,同时也看到了西方各国两极分化、环境污染、扩军备战、对外侵略的严重社会问题。他认为西方“一切政教均有可观,独三纲之训究逊于中国”。在出使 4国期间,薛福成进行了出色的外交活动,保护海外华侨的利益。经反复周旋争执,与英国订约,解决了滇缅边界旧案,收回了大片被侵占领土。光绪二十年任满回国,五月二十八日到达上海,因积劳成疾和旅途劳顿,于六月十九日在
沪病逝,终年56岁。
薛福成工文学。他的散文清新流畅,在清末文坛上自成一家。
楼主满意请采纳
无 锡 名 人
无 锡 历 代 名 人 总 览 丁 锦丁 儆丁兰亭丁志辉丁宝书丁厚卿丁惠康丁福保丁熊照于同隐邓云度邓星伯邓晋福计六奇太 伯王 适王 问王 序王 选王 迅王 庸王 绂王补宣 王旭高王尧臣王补宣王承业王昆仑王叔朋王忠烈王津名王禹卿王寅春王其勤王德荣王蕴章尤 袤尤国帧仇庆久过 铸过晋源过探先过增元过镇海刘世杰刘天华刘元珍刘半农刘北茂刘彤华刘宝善刘祖德刘崧生刘富根刘群先石 磊石筱山孙 洙孙方中孙辰初孙尔准孙鹤卿孙荆楚孙冶方孙宗枢孙曾一孙毓棠孙毓修冯金妹冯宪文丘锡生叶谦吉安 国安友石安希范华 察华 山华世芳华中一华阿金华应申华图珊华绎之华秋苹华彦钧华锡均华蘅芳江绍基江焕卿李 纲李 绅李凤哕李如祥李伯敏李国伟李克乐李寿桓李金镛李佩黻李钟瑞李祥霖李惕平李嘉谋许 钰许云樵许叔微许思园许倬云许莼舫许翼云朱士嘉朱文书朱可心朱幼南朱庆云朱启祥朱洪元朱通伯朱秀谷朱勤甫朱照宏吕 炯陈 洪陈 源陈 志陈小妹陈凤威陈幼学陈佩三陈星若陈钟祥陈慕华陈瘦竹陈翰笙杜掌如季 恺季云卿匡仲谋匡培根匡耀良陆子容陆汉明陆润康陆培之陆德源孟 刚孟惠荣邵 宝沈一平沈孟育沈奉江沈金鳌沈瑞洲沈缦云沈德良汪 容汪艺香吴 琛吴子敬吴子声吴仁宝吴邦伟吴观岱吴观蠡吴芝瑛吴季贤吴美琰吴诗铭吴道元吴望始吴惠昌吴稚晖吴畹卿吴震修辛一心严 朴严绳孙严自强严希杰严钦尚杨 模杨世铭杨令弗杨四箴杨玉英杨芳灿杨作枚杨芙清杨昌龄杨国桢杨荫杭杨宗濂杨宗瀚杨荫榆杨荫浏杨荫溥杨重骏杨根新杨味云杨潮观杨翰西张 煦张光世张文伯张正宇张光宇张瑞芝张再梁张聿青张佐臣张宪秋张复痒张契之张涤生张惜阴张锡昌张德载张以增张轶欧邹 雅邹一桂邹文海邹云翔邹石溪邹钟琳邹承鲁何栋如何瑞荣寿 冶范谷泉周 纶周 文周小农周阿康周阿生周建松周培源周舜卿郑振华金开诚林 庸林致平郁念祖贺天健洪 元侯学愈侯鸿鉴侯鼎钊侯毓汾胡开诚胡汀鹭胡正详胡刚复胡旭初胡明复胡雨人胡敦复胡通祥胡新南荣尔仁荣鸿元荣月泉荣宗敬荣独山荣智健荣漱仁荣德生须 恺须沁华俞 复俞庆棠赵 深赵子新赵伟康赵柏生祝大椿祝世康祝寿昌姚建铨姚桐斌倪 瓒倪达书施之勉施守义钟 英高 阳高文华高秉钧高景泰高攀龙顾 复顾 俊顾述之顾兴中顾可久顾圣婴顾谷同顾光旭顾兴源顾贞观顾坤伯顾青虹顾宪成顾栋高顾祖禹顾恺之顾铁符顾惟精顾夏声顾淑型顾景舟顾福年顾毓瑞顾毓珍顾毓琦顾慰连贾洪林浦化人浦文汀浦起龙钱 穆钱仁康钱柏文钱中文钱孙卿钱伟长钱令希钱松岩钱佼汝钱钟韩钱钟仪钱海岳钱瘦铁钱基博钱惠和钱俊瑞钱临照秦 金秦 起秦 耀秦大钧秦仁金秦伯益秦邦宪秦古柳秦光煜秦毓鎏秦蕙田唐文治唐孝威唐光明唐晋发唐星海唐保谦唐翔千唐照千唐庆增唐骧庭唐鑫源陶凤山陶晶孙陶寿伯陶国鑫徐 寿徐仲年徐宝鼎徐祖善徐振旦徐悲鸿徐建寅徐梦影徐嘉漠袁仁仪诸竹生诸健秋诸福棠殷良弼谈社英曹小定曹仲容曹涵美龚锡春黄 敦黄怀觉黄修青黄羡明黄冕群盛水湘堵胤锡章治康巢纪平程 及程贯一程昌圻程敬堂惠 钧惠峻山蒋仲怀蒋哲卿蒋慧惠蒋锡昌量如法师嵇 璜嵇曾筠谢立章葛新石鲍明路廉 泉裘廷梁裘维裕裘维蕃裘毓芳路湛沁蔡世金蔡建栋蔡振华蔡缄三蔡翔云潘 菽潘序伦潘梓年薛光华薛佛影薛寿萱薛学海薛明剑薛南溟薛葆鼎薛福辰薛福成薛暮桥糜文浩糜文溶

